李岚清在福建师范大学畅谈大众篆刻与弘扬保卫汉字
2013-12-18 15:13 宣传处 来源:福建政协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方寸之地,气象万千。12月17日上午,福建师范大学迎来了一位特别的老师。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来到学校礼堂,与1000多名高校师生、文化艺术界代表一起,畅谈大众篆刻与弘扬保卫汉字,分享他对篆刻艺术的热爱、对汉字文化的思索、对人生经历的感悟。 省领导尤权、苏树林、于伟国、袁荣祥、杨岳、陈桦、叶双瑜、李红,文化部原副部长赵维绥,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李志群等与师生们一起聆听了讲座。 作为曾长期主管国家科教事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对高校有着特殊的感情。“我与福建师大是有缘分的,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师大。”李岚清在开场白中回忆了他1993年和1997年两次来到福建师大时的印象。见证了福建师大的一路变迁,李岚清为福建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感到由衷高兴。 两个小时的讲座中,李岚清向听众娓娓讲述了他研习篆刻的缘起、经历和心得。 “艺术是健康的‘绿色食品’,但却容易让人上瘾。有人问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每天都干些什么呢?八个字:健身、健脑、读书、写作。”李岚清说,重拾童年时的篆刻、绘画爱好,让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快乐充实,同时也让自己保持身心健康。 71岁重拾旧趣,潜心治印,至今已创作1000余方作品。篆刻不仅让李岚清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更让他对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 印可言美、言趣、言情、言志、言事,以刀代笔,一方印章便是一个故事。 风趣的讲述、深厚的学识,李岚清将篆刻艺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赢得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而更让师生们感到折服的,是李岚清对于中华传统文化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谈到对汉字文化传承的担忧,李岚清语重心长地说:“信息化时代,电子、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但键盘文化也对汉字书写文化造成了很大冲击,许多人提笔忘字。” “如果我们把汉字文化丢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就断层了。”李岚清说,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写字课的同时,要让书法、国画、篆刻这些与汉字密切相关的艺术得到弘扬,更好地参与保卫汉字,把中华传统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李岚清鼓励在座的年轻大学生学习篆刻,“汉字源于象形,造字富有逻辑性和规律性,只要掌握了规律,学习篆刻并不难”。 针对篆刻艺术难以普及存在的三大难题——材料、篆书、刀工,李岚清用自己一次次的尝试、改良和创新一一化解,让小众化的篆刻艺术有了向大众普及的条件,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 清亮的嗓音、儒雅的谈吐和洋溢的热情,李岚清的讲座让在座师生感受到了一场特殊的篆刻人生之旅,他对提高传统文化“自尊、自信、自强”的有力号召,深深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
相关阅读:
- [ 12-18]李岚清在福建师范大学畅谈大众篆刻与弘扬保卫汉字
- [ 12-17]福海艺缘·李岚清篆刻书法素描艺术展在福州开展
- [ 10-31]李岚清《人民日报》撰文介绍六十年前流行歌曲
- [ 05-22]李岚清书法篆刻艺术展开幕 北京书记市长出席
- [ 03-17]李岚清篆刻书法素描展在南宁举行 作品800多件
- [ 10-13]李岚清、卡特等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 [ 09-13]卸任国家领导人频出书 中国高层政治决策透明化
- [ 06-16]李岚清篆刻书法作品选登(组图)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