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滚动网报> 社会民生 > 正文

传统年俗既要继承更要创新

2014-02-04 19:42  娄  辰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几年,包饺子、贴春联、穿新衣、拜大年等传统春节的“标签元素”发生了不少变化:拜年不用面对面了,发条短信就成;饺子不用自己动手包了,面点房有卖现成的;春联也不贴了,而是贴上带字的瓷砖,过年擦干净即可。

对于这些新变化,一些人认为,传统年俗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载体变化或消失了,传统文化也失去了根基,面临逐渐消解的危机。笔者认为,继承年俗并不是要照搬传统,根据社会发展不断扬弃、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特点,才是更好的继承。

事实上,我们如今所说的传统年俗,也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扬弃形成的。据民俗学家考证,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可以想象,当时的习俗与今天我们所说的传统年俗会有怎样的差别,就连常见的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也是千百年间不断加入到年俗中去的。

任何一种民俗,都有其内在精髓和外在的表现形式。比如春节,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美好期盼就是其内在精髓,而包饺子、贴春联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只要团圆和期盼的精髓不变,具体形式大可创新发展。如果不顾社会发展,固守传统形式,反而会与时代特征格格不入。

当然,创新必须是积极的,不可有违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美德。如果把年俗发展成集中消费大吃大喝,甚至铺张浪费,显然有悖春节的文化内涵。

(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