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客金冠等使用垃圾皮料加工的明胶制作糖果
2014-03-16 08:47 来源:央视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记者在全国十多家明胶厂走访时发现,这种工业垃圾皮料在明胶厂都是公开使用,一些厂家对此并不避讳。河北成大明胶厂的负责人声称,他们之所以敢公开使用制革厂的垃圾皮料生产食用明胶,是因为这种原料是被国家有关部门许可的。 这名负责人所谓的许可,就是在2005年12月31日颁布的《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这个卫生规范明确规定,生产食用明胶可以使用制革鞣制工艺前,剪切下的带毛边皮或剖下的内层皮,俗称为毛边皮、二层皮、三清皮等生皮。事实上,这个卫生规范中所谓的这些名目繁多的皮子,正是记者在制革厂看到的使用工业盐、硫化碱、石灰、纯碱、脱脂剂等工业原料处理过的垃圾皮料。 中国明胶协会秘书长姚龙坤直言不讳地说:现在全国3万多吨明胶都是这种原料。目前全国有几十家明胶厂,大多数明胶厂都在使用这种制革厂的工业垃圾皮作为食用明胶的生产原料。 据这位秘书长介绍,国内鲜皮原料稀少,根本无法满足全国明胶生产的总需求,于是一些明胶厂便采用这种制革厂的废料替代鲜皮加工食用明胶。由于早在1994年颁布的《食品添加剂明胶》国家标准中,只规定了食用明胶的生产原料可以用动物的皮,但这种皮应该是鲜皮还是制革厂处理过的生皮,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和要求。而2005年颁布的《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明确了这种制革厂的垃圾皮料可以作为食用明胶的生产原料。所以,全国那么多明胶厂使用工业垃圾皮料加工食用明胶才不会遭受查处。 这名秘书长后来向记者透露,他们协会就是促使这个“卫生规范”颁布实施的始作俑者。 而在2004年9月出版的《明胶科学与技术》期刊中,记者找到了促使这个卫生规范颁布实施的真实原因。 这期刊物第162页发表了一篇署名明胶协会秘书处的文章,声称针对各地卫生部门检查中,毛边皮、牛二层一律不允许生产食用明胶的问题,大家强烈呼吁,希望协会能打报告给卫生部,允许企业使用猪三清、毛边皮、牛二层生产食用明胶。为尽快落实此事,各单位经过协商,根据本企业的能力,资助提供金额不等的经费,由姚龙坤秘书长总负责,组成一个专门工作小组,着手开展工作。 负责整个事情运作的姚秘书长承认,当时为了促使这个卫生规范出台,的确花了不少费用,这些钱都是由各个明胶生产企业提供的。他还说:“大家凑一凑。,多的几万块钱,少的几千块钱,凑个十几万就差不多了。还要开专家会议,要专家会议通过。这个时候要专家费、住宿费、还要会议费。这个请客吃饭倒也不贵,就是车马费。” 就这样,一份由中国明胶协会牵头起草、代表明胶生产企业利益的所谓《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在多家明胶企业提供的十几万元经费的保障下,通过中国明胶协会长达一年多的运作,最终对外公开颁布和实施。 其实早在2004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对使用制革废料生产食用明胶的现象进行过查处。然而自从2006年1月1日,这个被中国明胶协会运作成功的《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实施后,这种在制革厂遭受多种有毒有害工业原料污染的垃圾皮料就取得了合法的身份。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这项规定,制革厂经有毒有害工业原料处理过的所有工业垃圾,都不应该再用来生产食用明胶。然而时至今日,这种制革厂的工业垃圾皮依然被全国大部分明胶厂作为主要原料,每年共计生产数万吨左右的所谓药用明胶和食用明胶,分别卖给胶囊厂、药厂和食品厂,最后用来加工硬胶囊、软胶囊、糖果、酸奶、饮料和冰激淋等产品。而就连一些明胶厂的负责人都坦率地承认,其实这样的原料是不能用来加工食用明胶的,连他们都觉得这些符合所谓“卫生规范”的明胶根本算不上合格产品。 |
相关阅读:
- [ 03-16]德企垃圾皮制食用明胶卖给糖企 蜡笔小新封存涉案产品
- [ 03-16]浙江全面排查食药明胶 7家获证企业无异常
- [ 03-12]福建整治食用明胶 涉嫌犯罪要移送公安部门
- [ 02-06]浙江新昌掺入工业明胶制售胶囊案判决 7人获刑
- [ 01-11]人造鱼翅真相:明胶+色素
- [ 01-09]央视曝光人造鱼翅:明胶合成的要钱精仿的要命
- [ 10-16]江西樟树查出假药窝案 明胶油漆勾兑生产外用药
- [ 09-19]江西人造“明胶猪耳”案宣判 不法商贩获刑15个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