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寿宁蕉城推行乡村客运灵活订制 “最后一公里”回乡路好走了

2014-03-25 08:4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最后一公里”回乡路好走了

东南网3月2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李加进)

2012年7月24日,寿宁县南阳镇一村道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14人死亡8人受伤。此后,宁德市取缔了“柴三机”等黑车,推出乡村客运班车。由于客源少且分散、经营成本高,这些乡村客运班车运营1年后,有的已陆续停运,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去年10月,蕉城区开始推行乡村客运灵活订制,鼓励“一车多线”;同时,加紧完善乡村道路设施,力图为村民们打造安全、舒适的“最后一公里”回乡路。

乡村客运吃不饱农民出行有困难

“村里多数人要么搬到城里住,要么长年在外打工。留在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加上居住分散、出行无规律,有时为了几位旅客出一趟车,赚的钱还不够加油。”数月前,到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采访,正在院前村候客的客运司机黄孝明对记者说道,由于客源少,村际班车经常“吃不饱”。

黄孝明负责赤溪镇到院前村的客运专线,每天要跑两个来回,客源多时,每天营业额大约200元;而到了农忙时节,村民们忙于农活,出门较少,有时一天下来几乎空手而归。他扳起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车的成本是3.5万元,加保险等各种支出将近5万元;政府给予每辆车每年燃油费补贴1万多元,因此,抵扣车辆折旧、油料消耗、车子保养修理等费用之后,如果一天的营业额少于200元,就无法保本。

“乡村客运班车运营1年后,不少地方出现了‘开一辆亏损一辆’的状况,以致经营者时不时地停运,或者提高票价。有的地方票价比过去的‘柴三机’还高,部分节俭的农村老人对此不能接受,宁愿偷偷坐黑车。”蕉城区运管所所长林玉茂证实了黄孝明的说法。他表示,蕉城区部分建制村路况差,造成车辆油耗高、磨损大,进一步增加了农村客运班车的运营成本,加之客源少、客流分散等,经营者往往积极性不高。村际班车减少了,相对而言,运力不足、农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又凸显出来。

鼓励“一车多线”乡村客运灵活订制

如何缓解乡村客运“吃不饱”与农村群众出行难的矛盾,去年10月,蕉城区开始推行乡村客运灵活订制,鼓励“一车多线”,在确保原有营运线路“定线路、定班次、定时间”发班的同时,采取发放补贴的方式,引导班车经营者“哪里群众有出行需求,班车就开到哪里”。

“出门就能坐上客车,太方便了。”赤溪镇东岭村村民何帮一上车,立马就找了个靠窗的好位置坐下。东岭村距离镇区30多公里,山高路陡,东岭村的群众早就盼望着客运班车能够直达村里。

素有“海上明珠”之称的三都岛也结束了岛内无客运班车的历史。如今岛上有了26辆客运车辆,并实现了岛内循环运营。

每个星期的周一早上,霍童镇邑坂村的70多名学生,就会统一乘坐定时班车到霍童镇中心小学上课。一个孩子开心地说:“这比原来坐摩托车上学迎风冒雨的,感觉好多了,路上也安全。”

如今,这些奔跑在乡村道路上的客运班车,全部采取公司化经营,统一喷涂外观标志、监督电话、停靠站点等,确保原有线路“定线路、定班次、定时间”发班的同时,实行同一乡镇辖区内灵活调度,即按照群众出行规律增开赶场车、学生车、周末班车等,形成了布局合理、方便快捷、安全有序的农村客运网络。此外,蕉城区还对新开通线路的农村班车采取发放周末学生班车资金补助、农村客运发展奖励资金、购车补助、保险补助、税收返还、油补等扶持措施,确保农村客车不再“开一辆亏损一辆”,这样既满足了群众出行需求,又兼顾了班车经营者的利益。截至2013年12月,全区16个乡镇(街道),通车率达100%;新开通线路62条,参与农村客运的车辆达295辆;共有274个建制村开通客运班车,约占全区287个建制村的95.47%。

补缺补漏完善设施让“最后一公里”更安全

弯多、路窄、等级低,附属设施不完善,是蕉城一些乡村道路存在的两大安全隐患。

为了农村客运的行车安全,2012年起,区政府牵头组织交通运输、路政、公安、安监、农机等部门和乡(镇)、村,对农村公路安全隐患路段进行联合排查,并逐步实施安保工程建设:洋中、石后等乡镇的农村公路安上了防护栏,设置了安全标志牌,全区可通车的公路中,共安装了476公里的护栏,余下的300多公里也将在今年内全部安装完毕。与此同时,蕉城区累计投入720万元,先后完成了霍童镇兴贤、七都镇马坂等13座大中桥的改造加固,对洋中镇前路、虎贝乡中洋里等3座危桥进行了拆除重建;并开始动建九都云贵大桥、八都瓦楼兜大桥。

村民们对此无不拍手叫好。赤溪镇院前村村民黄世华深有感慨地说:“赤溪镇到院前村18公里的乡道,很多地方建在海拔600多米的山上,受资金所限,过去没有修建防护栏,交会车时我们都不敢往下看。为了安全,司机只好慢慢开,从镇区到院前要开45分钟;现在临崖的路道都设立了防护栏,设置了安全标志牌,有的弯道还进行了拓宽修补。路况好了,车也好开了,如今镇区到院前村只要20分钟。”

随着乡村道路交通设施的完善和客运班车、客运线路的增多,村民们都说,“最后一公里”回乡路好走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