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东南网事:汇聚新闻新秀 书写校园生活

2014-04-21 08:4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陈瑜辉  
分享到:

2014年4月21日福建日报东南网事版主要文章:

汇聚新闻新秀 书写校园生活

高校品牌传播论道:借力新媒体 创新在路上

打造精品社团:敢想敢做 主动出击

培训:“知道该从哪儿入手了”

校通社联谊会:分享经验 收获快乐

盲人出行呼吁有声引导

汇聚新闻新秀 书写校园生活

东南网福建高校网络通讯社年会19-20日举行 系列活动吸引高校师生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网络办主任卢承圣,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杨江帆,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梁建平,福建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朱世泽,团省委学校部副部长黄翎,东南网总编辑黄志宏等为东南网校通社校园站代表授牌。(福建日报记者游庆辉摄)

“十佳指导老师”颁奖现场。

东南网4月21日讯(本网记者)4月19日-20日,东南网福建高校网络通讯社(简称:校通社)年会在福建医科大学上街校区举办,19个校园站正式授牌。厦门大学等19所东南网校通社省内合作高校的300多名学生记者和党委宣传部、团委等部门老师参加年会。省委宣传部(网络办)、省委教育工委、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福建医科大学、团省委、东南网等有关部门(单位)领导出席开幕式颁奖和授牌。

开幕式上,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杨江帆充分肯定了东南网校通社成立两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他说,两年来,校通社近400名学生记者和指导老师采写了上千篇的原创校园新闻,报道了我省高校课堂内外的好人好事、牛人牛事,传播校园正能量。他希望今后东南网校通社再接再厉,继续挖掘更多更高质量的高校新闻,为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播作出积极贡献;继续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高校舆论人才;继续建设更多更高质量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编辑梁建平在大会致辞中用了“活力”“合力”“努力”三个字寄语东南网校通社。他说,大学生群体充满活力。东南网福建高校网络通讯社是给媒体注入活力的一种探索。大学生这一充满活力的群体和东南网这一具有活力的媒体,形成合力汇集在校通社这一平台。希望大学生记者能利用这一平台努力学习,提升自己,迎接挑战。同时,他也希望校通社能够成为大学生们锻炼自己和展示才华的平台,东南网大学城频道能够建设成大学生们的精神家园和创业平台。

承办方代表福建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朱世泽致欢迎词。他说,东南网校通社在传播校园文化、推送高校品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很好地向社会传递了校园正能量。福建医科大学将继续与东南网紧密协作,说好大学城故事,传播好大学城声音。团省委学校部副部长黄翎在致辞中寄语,各高校团队要培养新媒体骨干队伍,建设健康网络文化,充分发挥东南网校通社在增强团思想与魅力、提升成长领悟能力、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校通社福大记者站的小伙伴们正在开新闻发布会。(东南网校通社大学生记者 梁子翰 摄)

在联谊会上的抽奖环节,一名学生记者幸运获奖。

开幕式上,东南网对校通社十佳指导老师进行颁奖。厦门大学葛郝锐、福州大学李连富、福建师范大学李玉莲、福建医科大学张桥、福建农林大学曹佳奕、闽南师范大学陈小环、福建工程学院王圆圆、泉州师院林伟荦、宁德师院崔柳、闽江学院赖妙清等十名老师被评为“十佳指导老师”。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三所高校获评东南网校通社首届“明星合作高校”。年会中,还举办了“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品牌传播”主题论坛、福建高校精品社团品牌建设研讨会及校通社第二届新闻业务培训班、校通社联谊会等系列活动。

东南网校通社原名东南网福建大学生网络通讯社(简称:学通社),成立于2012年5月12日,于今年2月份更名为福建高校网络通讯社。两年来,与各合作高校良性互动,东南网校通社和大学城频道一起成为福建高校大学生们实践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我省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重要平台。今年2月,省委教育工委、省委网络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团省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东南网福建高校网络通讯社建设的通知》文件,支持校通社发展,支持设立校通社校园站。19个校园站统一授牌后,将由各校分别挂牌、安排办公场所,对学校的东南网校通社学生记者进行管理,开展业务培训和交流等工作。

高校品牌传播论道:借力新媒体 创新在路上

互联网时代,高校品牌传播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19日上午,“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品牌传播”主题论坛于东南网校通社年会开幕式后登场。主题论坛上,来自省内各大高校的宣传部部长、团委书记、校通社指导老师和东南网相关负责人相聚一堂,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提升高校品牌,树立更好的福建高校形象。

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叶杨在论坛上表示,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成为新闻热点报道的首发者,各大高校应通过东南网校通社的平台把同学们组织起来,走进社会走出校园,立足于“向上向善”的主题,用报道反映校园丰富多彩的生活、优秀的人物,传播正能量。

论坛上,多位高校代表发言,交流分享经验,共谋高校品牌建设良策。

“吸收与引领并举,在吸引中引领,在引领中服务。”福建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赵荣钦以福建医科大学团委借力微信新平台为例,介绍了该校拓展服务学生新途径的做法,分享了该校在引领和导向方面的工作经验。该校还以小白鼠为原型,打造了“伊妹”、“伊仔”等动漫形象,从“外包装”上打动青年学生。

厦门大学团委老师王岩芳结合厦大团学组织及社团的各类报刊、共青团网站等舆论阵地建设,分享了厦大团委宣传工作上的经验,认为应当坚持创新创造,不断提炼、推广网络等新媒体,拓展团学工作的新兴阵地。

健全的机构、完善的制度、新闻的内炼、平台的外拓、五位一体模式以及温馨的团队,这些是25年来福州大学学生记者团积淀的成果。主旨演讲中,福州大学新闻中心主任葛海峡围绕“机制”、“机会”、“激励”、“激情”等方面阐述了加强学生记者队伍建设的体验。葛海峡表示,福州大学正试水“全媒体”运营模式,通过微博、微信、新闻网、校报及外宣等“五位一体”的模式进行集成化和全方位报道。

来自福建师范大学校团委老师刘晓晖以师大塑造的“小葵”校园文化品牌为例,生动地分享了该校通过微协会、微论坛、微文化、微活动、微服务打造“五微五阵地”品牌的工作经验。刘晓晖表示,新媒体工作应当主动融入学校中心工作,契合青年学生需要,才能彰显实际作为。

“传递农林大声音,讲好农林大学故事。”福建农林大学宣传部部长余新然结合宣传工作实践经验,总结指出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品牌宣传工作始终坚持“敬畏”和“善待”两个要义,建好微博、信息、项目三个方阵,及时通过新媒体发布学校的动态举措。闽江学院学工部指导老师姚柳菁从该校“旗山晨磬”网络体系的构建展开对拓展校园文化新兴载体的思考。闽江学院自2009年起,着力构建以网站、BBS、微博、微信、APP等多种媒介为一体的“旗山晨磬”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多管齐下,成为该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兴载体。

论坛刚结束不久,姚柳菁就在QQ空间里分享了论坛中她的感悟:“今天参加了全省高校品牌建设论坛,真是受益良多!印象最深的是福大记者团和师大小葵的经验汇报,以及‘走进社会 走出校园’这句话,改革在路上,加油!”

打造精品社团:敢想敢做 主动出击

精品社团研讨会上,社团代表发言。

“什么样的活动才能够吸引媒体的关注?”“社团活动应该如何宣传才能吸引更多人参加?”年会系列活动之“高校精品社团品牌建设研讨会”于19日下午举办,福建医科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精品社团代表分享了社团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在自由发言阶段,来自各个高校社团的代表踊跃发言,就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对外宣传打造社团品牌提出各自的见解,并与东南网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团省委学校部卢宏伟在会上表示,社团的精品化建设很有必要,集中精力打造一批精品社团能在校内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打造精品社团,要主动学习互联网思维。来自厦门大学“西部梦想”社团的魏向同学认为,要打造精品社团就要敢想敢做,社团要根据社会媒体发展的趋势调整宣传策略;勇敢地走出去,主动出击,借助于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将自己推销出去。闽南师范大学的“芗涛剧社”已具有30年的历史,尽管排出了许多成功的作品,但由于在宣传方面的欠缺,却仍是“养在深闺人未知”。该社团负责人华鹏同学认为,打造精品社团首先要做出亮点,吸引学生们眼球的同时,也能取得媒体的关注,扩大知名度。集美大学的傅剑波同学认为,社团的宣传不仅要关注其宣传的方式,更要重视宣传的本质,把社团活动本身的精神和意义传递出去。

培训:“知道该从哪儿入手了”

东南网4月21日报道 本网记者 冯川叶 校通社大学生记者 林珊容

新一届成员培训是本次年会的一个重要部分。东南网校通社邀请了本报、海峡都市报和东南网的4名资深记者为学生分享一线工作经验。培训课围绕《从外媒视角写校园新闻》、《漫谈校园通讯》、《都市报需要什么样的校园新闻》以及摄影技巧展开,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数码时代人人都是摄影师,拍照很容易,但拍一张好照片却不容易”“记者首先是个人,要听从心的召唤”,这是老师们的妙语连珠的经验总结;“什么样的新闻标题才能更吸引人”“能帮我点评一下照片吗”,这是学生记者们努力的追问。课上,同学们专心地听讲,认真笔记,讲座结束后,许多同学仍然意犹未尽,继续向老师讨教。

丰富的内容,学生记者们感觉受益匪浅。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的陈松林同学说,讲座上张颖老师那句“采访要有心地倾听寻找线索,抓住细节,可能一句话就是一条活鱼”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张伟老师讲座上讲到任红霞的那支口红,和焦裕禄用笔杆顶着肝来缓解疼痛的这些细节给我了很大的启发。”来自厦门理工学院的陆意文说,本来自己计划写一篇支教的报道,听完讲座后,知道该从哪儿入手了。

校通社联谊会:分享经验 收获快乐

东南网采编人员和策划联谊会的大学生记者们合影。(东南网校通社大学生记者 梁子翰 摄)

东南网4月21日讯(东南网校通社大学生记者 俞婧)由于分隔各地,校通社的学生记者们常常名熟人不熟。年会上举行的两场高校记者站联谊会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缺憾。19日下午的交流联谊会,学生记者们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大声说出 自 己的新闻宣言,交流工作计划。福大记者站高呼“雷厉风行,为福大、为校报的荣誉而战”;福建工程学院记者站则推崇“一路走,一路写”,用镜头捕捉情与感,笔下记录是与非;福建师范大学记者站立足校园,心系天下,立志造就一批优秀的校园媒体人……交流中,还穿插了萝卜蹲、击鼓传花等小游戏,大家开心交流,收获快乐。

晚上的文娱表演联谊会将气氛推向了高潮。平日里的文学青年,表演起来一点都不含糊,古典歌舞、琵琶独奏、歌曲改编等等,花样百出。厦门理工学院为学子们带来舞台剧《采编时代》,用诙谐幽默的舞台剧形式,讲述了一群快乐的校园小采编们与校通社结缘的故事;福州大学记者站的《校报新闻联播》,则以轻松幽默的形式展示了福大校报记者团的风采。

“祝你生日快乐!学通社生日快乐!祝你两周岁快乐!”校通社高校记者站联谊会的最后,小伙伴们端着蛋糕,唱着生日歌缓缓向舞台中央走去,这一个“节目”让一直蒙在鼓里的东南网编辑记者们既惊喜又感动。

盲人出行呼吁有声引导

福州路口盲人过街提示器较少,公交进站台提示不足,盲人协会呼吁完善城市交通无障碍设施

东南网4月21日报道 本网记者 冯川叶 实习生 张雅琴

“公交车来了,却不知道来的是哪一路。”“盲人过街提示器响了,却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近日,福州市盲人协会通过东南网直通屏山反映盲人出行不便,建议相关部门的无障碍设施设置能够更人性化。记者对此进行走访了解,发现盲人出行,的确障碍不少。

信号灯导盲却不明方向

16日10点左右,记者来到五四路与东大路交界路口。记者发现,原来在这一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柱上安装的盲人过街提示器,已经不见了。斑马线上绿灯响起时,也不再有“滴滴”的声音响起。随后,记者又走访了鼓屏路、五四路、东街、杨桥路等路段,发现这些路段仅有少量路口的信号灯安装有盲人过街提示器。

采访中,有视力障碍的小马告诉记者,他平时过马路一般都是求助于路人,有时候没办法就只能通过车流的声音来判断方向。“车流量太大,有时候仅凭着猜测就过马路,就像冒险。”不仅是小马有这样的感受,盲人按摩师小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福州安装盲人过街提示器的路口太少,有的路口虽然安装了,但是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提示音都一样,该往哪边走无所适从。

公交进站不知哪一路

盲人朋友乘坐公交却也是困难重重。开过来是哪一路公交?几辆车一起进站,哪一辆才是想要乘坐的?这都是盲人朋友乘坐公交时经常遇上的情况。

林春是一名低视力人士,平常行走时,他能看得见路但是看不清公交车车头的线路标志,因此只能向站台的其他乘客求助,或是摸索到公交车前门询问司机。“这样不仅有危险,而且还耽误其他人的时间。”他说,有时候一下子好几辆公交车进站,自己实在是难以判断,好不容易在他人帮助下找到了车子,车子又开走了。

盲人盼设施更人性化

福州市盲人协会会长陈君恩告诉记者,福州市现有盲人6.3万余人。他们出行遇到乘坐公交和过马路困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盲人过马路难的问题,陈君恩建议多增设盲人过街提示器,此外,在十字路口用不同的提示音区别开东西向和南北向。

而对于盲人乘坐公交,陈君恩建议,希望能够利用公交车车体外部的喇叭,在车辆进站前几秒,自动播放本车线路名称及目的地信息,例如“这是75路公交车,开往火车站方向”。盲人听到信息后既可判明是否所需车辆,又可听声定位上车。“厦门快速公交BRT每部车辆都有播报几路车,去往什么方向,但是这些车辆都是在驶离车站后才开始播报的,视力障碍者追都来不及。”陈君恩呼吁,盲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希望路人在盲人出行时能多伸援手。

无障碍建设还要加大投入

闽运公交集团高姓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某些线路此前也在进站时附带车外语音报站,但因为一些群众投诉扰民而终止。如果所有线路的公交车辆都附带车外语音报站,那声音就显得嘈杂。他介绍说,目前福州大部分公交车都设置了“一级踏步”,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残障人士乘坐。他表示,对于盲人朋友的建议,他们会充分予以考虑,并进行实地走访调查,综合考量再做决定。

今年3月份,广东省残联工作会议上透露,广州将在2000辆公交车上安装信息交流无障碍系统。该系统分两个终端,一个安装在公交车上,另一终端由残疾人手持。残疾人可以通过语音提示知道哪辆公交车即将进站。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张玲枣认为,无障碍建设是一座城市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体现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广州公交车安装导盲系统的做法,福州可以借鉴。

他说,目前福州在无障碍建设方面仍有许多不足,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这一方面的投入。此外,他还建议,基于目前现状,经济条件良好的盲人朋友也可以借助导盲犬,或者购买语音导航设备等科技产品帮助平常出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