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的考题雷人的考法 孩子不读名著令人焦虑,当前应试教育中有关名著的考法更让人抓狂。 “猪八戒的私房钱藏在哪里?”“妖怪将他们师徒四人放在蒸锅上蒸时,放在最下面的是谁?”“《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给了孙悟空几条救命的猴毛?”“以下哪项不是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宝贝?” 这不是电视娱乐节目中的脑袋急转弯考题,而是福州某知名初中校的名著考题中有关《西游记》的部分习题。不少学生大呼“被雷得外焦里嫩”,将题目“晒”到网上。 “《朝花夕拾》的‘匿名信事件’中引用《新约》上的句子是以下哪些?A、阿弥陀佛!B、阿门!C、你改悔罢!D、我的上帝!”面对这道考题,福州某中学初二学生小李很是郁闷:“这本书我看过,不过,对这样的细枝末节还真没什么印象。”小李告诉记者,推荐的名著中也有一些是自己感兴趣的,比如《三国演义》、《堂吉诃德》,故事都很精彩。可是,为了考试,却不得不去记一些无关紧要的情节甚至很小的细节。 为了引导孩子们阅读名著,近年来,在考试中名著考题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但考什么、怎么考,也成了老师和家长质疑的焦点。“阅读名著应当关注的是文学修养、感悟力,而不是记忆力、知识点!为什么不了解一下国外的考法?”采访中,一位家长对当前文学名著中部分不可思议的考法很是不解。 “遇上离谱的考题,觉得自己花了大量时间去读原著,很不值,可能最后得到的分数还不如那些不读原著、只刷习题的同学。”小李无奈地表示,而且带着应付考题的心态去读书,根本享受不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往往变成硬着头皮死记硬背。 在采访中,多数学生也向记者表示,与其花时间“啃”原著,不如多做几套习题,“效率更高”。连不少老师也坦言,为了应付名著考试,还是做习题更实在。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孩子没能做到从初一开始就有计划地阅读名著,到了初三复习阶段,就更没时间了,所以,只好引导他们突击看些简写本,做些习题。“‘原汁原味’固然好,时间不够的时候也只能吃‘压缩饼干’了。” |
相关阅读:
- [ 04-01]以文学的名义在鲁迅文学院相遇
- [ 03-29]鲁迅文学院福建中青年作家培训班结业
- [ 03-21]福清龙翔中英文学校中途叫人转学 家长联合维权
- [ 12-26]莫言阐述“如何讲中国故事”自称对AK47故事最敏感
- [ 12-10]福州七成中学生偏爱网络小说不爱名著
- [ 10-29]陈晓明:让文学回到文学本身
- [ 10-26]首届海峡两岸文学笔会今日开幕 两岸知名女作家齐聚厦门
- [ 09-17]六庵先生遗墨展征集作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