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文化 > 正文

文学名著的中国式考法雷人 90后00后多数不爱读名著

2014-04-25 08:5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文学名著的中国式考法

东南网4月2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姗 陈旻)

4月23日是国际读书日,不少学者大声疾呼:让孩子们多读些名著!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伴随着电子屏幕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多数不爱读名著;相反,为了应付文学名著考试,他们“爱上”了《中外名著导读》、《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指要》等教辅书。

孩子为何远离名著

“平时学习非常紧张,如果难得有点空余时间,就喜欢用手机看点轻松的放松一下,同学们都喜欢看《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之类搞笑的片子或者‘暴漫’之类的漫画。”福州仓山区一所中学的高三学生小陈说,他没有时间阅读名著。

“我们同学平时最经常讨论的是《海贼王》、《进击的巨人》等漫画,还有让人‘青春热血’、情节吸引人的网络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福州台江区一所中学的初二学生小张告诉记者。

“谁还会去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巴黎圣母院》那样的大部头!”“那些外国名著,光是人名、地名都记不过来,实在没兴趣!”“有的名著语言很平淡很生硬,哪像现在的网络语言。”对于为何远离文学名著,这些是孩子们最常用的理由。

“课改之后,教育部推荐了数十本中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福州三中金山校区的马萍老师告诉记者,如初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有《西游记》、《水浒》、《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等,高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则包括《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女神》、《歌德谈话录》等。

马萍老师表示,由于当今的90后、00后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更习惯于借助电子媒介进行碎片化阅读;而且他们学业压力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应对作业、考试;再加上受成人世界浮躁心态的影响,能够静下心来,慢慢品尝名著之美的孩子自然越来越少。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推荐的必读丛书中,有些书目所涉及的题材、内容、语言等距离现在孩子的生活过于遥远,缺乏现实感和亲切感。

在各家书店,文学名著专柜略显清冷,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与名著有关的教辅书却很抢手,准备参加中考、高考的学生,像《中外名著导读》、《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指要》这样的教辅书,基本上是人手一册。“因为与文学名著有关的考题时常出现在中考、高考中,不读文学名著的孩子,通常都是这么应对考试的。”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语文老师表示。

离谱的考题雷人的考法

孩子不读名著令人焦虑,当前应试教育中有关名著的考法更让人抓狂。

“猪八戒的私房钱藏在哪里?”“妖怪将他们师徒四人放在蒸锅上蒸时,放在最下面的是谁?”“《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给了孙悟空几条救命的猴毛?”“以下哪项不是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宝贝?”

这不是电视娱乐节目中的脑袋急转弯考题,而是福州某知名初中校的名著考题中有关《西游记》的部分习题。不少学生大呼“被雷得外焦里嫩”,将题目“晒”到网上。

“《朝花夕拾》的‘匿名信事件’中引用《新约》上的句子是以下哪些?A、阿弥陀佛!B、阿门!C、你改悔罢!D、我的上帝!”面对这道考题,福州某中学初二学生小李很是郁闷:“这本书我看过,不过,对这样的细枝末节还真没什么印象。”小李告诉记者,推荐的名著中也有一些是自己感兴趣的,比如《三国演义》、《堂吉诃德》,故事都很精彩。可是,为了考试,却不得不去记一些无关紧要的情节甚至很小的细节。

为了引导孩子们阅读名著,近年来,在考试中名著考题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但考什么、怎么考,也成了老师和家长质疑的焦点。“阅读名著应当关注的是文学修养、感悟力,而不是记忆力、知识点!为什么不了解一下国外的考法?”采访中,一位家长对当前文学名著中部分不可思议的考法很是不解。

“遇上离谱的考题,觉得自己花了大量时间去读原著,很不值,可能最后得到的分数还不如那些不读原著、只刷习题的同学。”小李无奈地表示,而且带着应付考题的心态去读书,根本享受不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往往变成硬着头皮死记硬背。

在采访中,多数学生也向记者表示,与其花时间“啃”原著,不如多做几套习题,“效率更高”。连不少老师也坦言,为了应付名著考试,还是做习题更实在。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孩子没能做到从初一开始就有计划地阅读名著,到了初三复习阶段,就更没时间了,所以,只好引导他们突击看些简写本,做些习题。“‘原汁原味’固然好,时间不够的时候也只能吃‘压缩饼干’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