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平潭> 社会民生 > 正文

平潭近200个养殖户 3000亩海带没销路将烂海里

2014-05-14 07:46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连续雨天,让沙滩上的海带变质

  海带滞销让渔民一筹莫展

东快记者郑晓华李剑准实习生徐昕昀文/图

昨日已是农历四月十五,在平潭敖东镇钱便澳村,本该忙着收割海带的养殖户魏世金脸上却找不到丰收的喜悦。他站在凤凰山沙滩的海边,一根接一根地抽烟,看着因为海带头腐烂而被海水冲到沙滩上的海带,嘴里直嘀咕着“没办法”。

让魏世金揪心的是他还留在海里的数百吨海带,接下来十几天再没抢收,海带肯定会烂海里。但往年一到4月就纷至沓来的收购商,今年却在这个小渔村绝迹了。

敖东镇华东村村主任林云德说,以渔业经济为主的敖东镇海带养殖已有数十年历史,最为集中的建新、华东、钱便澳几个村庄共计近200个养殖户,养殖面积3000亩,眼下却正遭遇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

现状

海带收成特别好,收购商却绝迹

昨日,在钱便澳村以西500米的凤凰山沙滩上,养殖户们和工人们在沙滩上忙着将这一两天晒干的海带捆扎起来。

每年到了农历四月,海带迎来了收获的最好时机。养殖户们每天早上三四点就开着专用的泡沫船出海收割海带,运回海边后,再由岸边上的吊车运到沙滩上,工人们则把海带拖放到沙滩上翻晒。魏世金说,一到晴天,在凤凰山的沙坡上就堆满了亮晶晶的海带,不留下一丝缝隙。

“今年海带长势非常好,一条绳子上能收割20多斤。”魏世金说,往年一条绳子的海带晒干也就十几斤,而今年多数可以超过二十斤。但出乎魏世金意料的是,尽管收成非常好,但往年纷至沓来的收货客商却几乎绝迹了。

魏世金回忆,往年一到海带收割的时节,从各地来的收购海带的客商的车辆就挤满了村口,每天进进出出。不少客户担心因为太迟买不到海带,一般还会提前支付2成左右的订金。

而从今年4月开始,魏世金就再也没有接到一个收购商的电话,往年求着上门的收购商就好像一下子凭空消失了。

更让魏世金担心的是,此时凤凰山沙滩的海边不断有海带被海水冲刷上岸。由于成熟却没有及时收割,不少海带头开始腐烂,在海水的冲刷下海带叶脱离养殖绳索。如果接下来还是没有人来收购,自己花了一年的心血就会连同海带一起烂在海里。

同样担心的不仅仅是魏世金,还有附近几个村庄的近200个养殖户。其中,养殖户魏云从父辈手中接过来的海带养殖业至今也有18年,今年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魏云告诉东南快报记者,去年养殖海带自己的钱加上借亲戚朋友的钱,已经投进去几十万元。看着海带行情,他已经连续十几天辗转难眠。

  海带丰产,但因为滞销,当地渔民只能将其堆放在沙滩上

即便想亏本转售,也找不到下家

由于没有收购商上门,养殖户就连今年的收购价格都说不上来。

魏世金说,村里有一些鲍鱼养殖户今年减少了养殖量,以每斤2毛钱的低价消化一小部分未晒干的海带(鲍鱼吃海带)。

魏世金算了一笔账:若收割上来晾干的一根绳子上的海带大概有二十斤重,在往年一斤能卖2.5元到3元钱,一根绳子上的干海带能卖四五十元。而未晒干的海带每斤不到2毛钱贱价转出,意味着晒干后一根绳子上的海带只能卖十多元。

即便如此低价,村里仅有的几户鲍鱼养殖户,还只能消化成百上千亩的海带存量。

养殖户数量更多的华东村村主任林云德说,村里的70多户养殖户只有4户提前收割,当时的价格相比往年就已经降了四分之一左右。而目前,超过60多户的养殖户即便想亏本转售,也没有找到肯接手的下家。

原因

鲍鱼海参养殖量锐减波及海带养殖业

据敖东镇分管海洋渔业的副镇长林雄强介绍,作为平潭的渔业大镇,敖东镇的海带养殖每年的产值规模达到了5000万元以上。当地的海带除了少部分销往终端市场,大部分还是销往本地的鲍鱼养殖户,以及罗源、连江、宁德等外地的海参、鲍鱼养殖户,作为饵料。

“去年,由于全国酒店餐饮业的低迷,今年全国鲍鱼、海参的养殖量锐减,导致市场上对于海带需求也直线下滑。”林雄强称,此外,前两年受赤潮影响,鲍鱼大量死亡,很多养殖户放弃养殖鲍鱼,也导致养殖量的大幅下滑,直接造成了此次海带的滞销。

林雄强称,因为去年亏损较严重,当地有养殖鲍鱼的养殖户今年补苗的量也下降了不少。而原先在罗源、连江甚至山东一带的养殖户,也不再向当地订购海带,导致大量的海带囤积在仓库。

一位在连江从事鲍鱼养殖的养殖户张先生说,往年鲍鱼行情好,海带非常抢手。一般都提早一两个月就去海带养殖户那边订海带。而去年以来,鲍鱼价格一路下跌,不少养殖户纷纷退出养鲍行业。

在霞浦溪南镇养殖海参的林先生说,由于海参的行情持续低迷,他已经退出养殖业,和朋友一起去办工厂去了。他告诉东南快报记者,当地很多养殖户去年亏损严重,直接转行了。留下来的养殖户养殖量也比较少,一般都是通过周边原有的海带供应就已足够。

何解

自救为时已晚,当地政府盼找到销路

采访中,一些养殖户建议,如果村里能够建海带加工厂,那么即使雨天,养殖户们也可以出海收割海带,对海带进行加工,还能有一定的收入。

林云德说,三个村庄中,仅一个福清的收购商办了一个一年能处理20000条海带的小厂。不过对于有3000亩数千吨的当地海带产量来说,基本可以算是杯水车薪。

为了展开自救,林云德前段时间还组织了养殖户一起去霞浦等地考察,希望在当地建起一些海带加工厂。但建厂需要一定的周期,如果要抢救今年的海带,已经是为时已晚。

林雄强坦言,此前政府方面也考虑引进一些水产深加工的企业,不过由于目前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定位,对于新建企业的整体要求较高,而水产加工企业多数是规模较小、科技含量较低的工厂,在审批上很难获得通过。目前当地政府已经积极向上级反映相关的情况。

“对于一些特殊灾害方面,我们也会考虑贴息的补救政策。”林雄强表示,例如前两年因为赤潮导致鲍鱼养殖户亏损,当地政府就联合农村信用社,对养殖户展开了2-3年的政府贴息。

林雄强说,由于很多养殖户对于市场的行情缺乏判断,对市场需求的反应相对滞后,导致信息不对称造成供过于求。目前当地政府正积极寻找市场需求信息与养殖户进行对接,但市场整体需求确实难以消化现有存量,导致“政府部门也是干着急”。林雄强称,也希望能通过东南快报向社会披露相关信息,如果有相关的市场需求可与当地政府联系,他们会第一时间将信息与养殖户进行对接,解决目前海带养殖户的燃眉之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