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政务> 人大新闻 > 正文

漳平:代表提建议促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2014-05-14 16:56:43 张宝林 来源:福建人大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今年“五一”小长假,漳平市九鹏溪景区,游人如织,有的在游赏茶山,向茶农学采茶,有的坐游船观赏溪岸风景,有的垂钓……景区工作人员说,这个假日的游客不下于3000人。来自厦门的游客陈先生说:“我们来对地方了,这里青山秀水,真是天然氧吧。”。和九鹏溪一样热闹的,是九鹏溪与北寮生态村交接处的几家农家乐,里里外外都是人,品农家茶、尝农家菜、喝家酿酒。常乐餐馆店主邓长乐说,他一天的营业额有两三千元,收入是以前种田的几十倍。漳平旅游局负责人对笔者说,漳平山水不奇不特,但该市因地制宜,把发展方向定位在打造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游上,极力打造休闲农业品牌,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该市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称号。取得如此骄人成绩,这是该市认真落实人大代表建议的一个缩影。

在漳平市第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漳平市十六届人大代表俞仁花、麻启紧等针对该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向大会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漳平市政府及旅游局在收到建议后,认真研究,积极办理,促进该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该市政府及旅游等部门按“一点一景一特色一回味”的思路,全力打造三大旅游板块,即中片以“樟树之都”为中心的生态旅游板块,北片以九鹏溪为核心的原生态旅游板块,南片以永福“大陆阿里山”为代表的闽台休闲农业板块,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将漳平打造成游客感受“春赏花、夏耕耘、秋摘果”乐趣,品味“抬头看画、低头看花、家家有茶”风韵,体验“住农屋、吃农饭、干农活”生活的最佳旅游目的地。并出台了一些举措,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确定长远的发展目标。该市在2011年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编制的《漳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5年)》基础上,提出力争成为海西旅游的重要品牌和重要增长极,成为区域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发展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

二是融合当地文化丰富旅游内涵。该市旅游、文化部门积极打造奇和洞遗址文化旅游点,以2013年1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奇和洞遗址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漳平奇和洞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契机,把“奇和洞文物保护规划”、“奇和洞遗址保护规划”、“奇和洞遗址文化公园建设规划”等三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列入议程,象湖镇政府已编制完成“奇和洞遗址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同时,今年来,结合当前开展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依托杨美红军留款信旧址打造“红四军出击闽中纪念馆”,被龙岩市委组织部挂牌命名为“龙岩市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基地”。

三是整合资源开发旅游线路。根据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情况,已整合形成如下旅游线路:市区——北寮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区——九鹏溪景区——双洋历史文化名镇——天台国家森林公园(香寮山庄);市区——永福高山休闲农业旅游区;市区——象湖红四军出击闽中纪念馆——奇和洞遗址;市区——新桥仓坂龙津三清。极大地丰富了该市的旅游内涵。

四是加大宣传拓展品牌影响。即将完成《漫游漳平》编印工作。组织旅游企业拓展新客源地福州、泉州、莆田、浙江等市场的营销,结合推进旅游产业“四五工程”建设,加强与客源市场的宣传媒体网络和旅游行商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在高速公路出口、沿海高速公路,加大宣传该市旅游品牌,提高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点)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更新编印旅游折页、导图,充分运用智慧旅游、旅游网站、手机旅游信息、手机旅游网、移动惠生活平台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和微营销模式,开展宣传营销。继续办好两节(樱花节和金秋乡村旅游节)及“一乡一节”活动。在3月份策划组织开展浙江万人游漳平活动之后,在5月份与福建省自驾游专委会合作组织“市长带你自驾游漳平”首场活动。

五是强化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举办漳平市政务讲解员培训班,选调全市45周岁以下部分干部共200人参加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政务讲解员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围绕推进南洋生态小镇建设、打造北寮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与农函大漳平分校联合办班,对北寮群众经营乡村旅游业务进行培训,规范农家乐和民宿经营业务。针对城市展览馆和红四军出击闽中纪念馆内容组织开展展馆讲解员培训。今年3月份,配合组织部开展2011年以来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导游与茶艺培训工作,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