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方式 特困村福鼎赤溪村巨变

2014-05-23 08:15:0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陈瑜辉  
分享到:

整村推进、培育产业,小山村拔掉穷根,稳步迈向“百姓富、生态美”

入夜,小雨淅沥,长安新街灯火明亮。

“现在村里发展了,我也有了自己的事业,相信日子会越过越红火。”返乡大学生杜赢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去年7月,25岁的杜赢从广西玉林师范学院毕业后,放弃城里的工作机会,回村当起农民。“村里几乎每家都种茶,却没加工厂,我觉得是个机会。”他筹集近百万元,创办了村里唯一的茶叶加工厂,白天做白茶加工,晚上处理网络订单。

吸引杜赢回乡创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赤溪村经多年的扶贫开发,底子慢慢厚了,人气渐渐旺了。特别是2010年底赤溪村被确定为省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后,由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挂钩帮扶三年,按新村建设规划及畲族特色村寨规划,完成多项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人口居住集中化、居住条件大幅提升,跻身省级生态村之列。

为促进薄弱村自我“造血”、持续发展,从2004年开始,我省以三年为一个周期,采取部门挂钩、资金捆绑、干部驻村的组合方式,已完成三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628个省级重点村大变样。去年8月召开的省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进一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全力推动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绿色发展、特色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再一次吹响了科学扶贫、持续攻坚的号角。

致富奔小康,需要产业支撑。赤溪村山多地少,抢抓九鲤溪旅游的发展机遇,立足生态做文章,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两大支柱产业。一方面,利用丰富的山林、淡水资源,能人带动,以“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一方面,引进万博华、耕乐源等旅游公司投资建设蝴蝶坪、竹筏漂流、健身拓展等旅游休闲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此外,村两委积极盘活村集体经济,通过外包鱼塘,出租土地,入股旅游公司、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从2004年开发旅游至今,年游客数达13万人次。牙(城)赤(溪)公路已动工,建成后游客至少增加50%以上。”磻溪镇党委书记郑晋生说,当前摆在赤溪村民面前的课题是怎么对接好20万游客。

牙赤公路是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到赤溪村现场办公,支持兴建的一条打开山门的通道,全长20.5公里,建成后赤溪村距沈海高速牙城互通口仅需20分钟,将提升环太姥山旅游大格局,加快赤溪融入沿海较发达经济圈。随着山门不断打开,依托旅游产业发展,村民们办起“农家乐”、开杂货铺、养鱼、种苗木……目前,全村兴起12家“农家乐”,众多村民还将土地出租或入股农业合作、旅游公司,一手领田租,一手拿劳务工资,“两手”增收,不亦乐乎。

“三年多来,赤溪村整合各部门资金,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做好打基础的工作。改变的不只是村容村貌,还有村民的发展意识。”省民宗厅下派赤溪村第一村支书杨振伟虽已离任5个月,依然如数家珍。

开眼界、转观念。多年来,村民们一直习惯守着一亩三分地,自给自足。一家旅游公司原本计划在赤溪村进行旅游开发,但群众漫天要价,最后该项目落户上游的杜家村乌杯自然村。镇村干部痛定思痛,沉到田间地头做村民的思想工作。通过两次组织村民代表到福州永泰、漳州长泰参观学习,形成旅游产业带动、农民联合互动、共谋发展共同富裕的共识。现如今,群众思想通了,主动求发展、提建议。2013年11月,动建牙赤旅游公路时,村两委仅用17天就完成测量、放款等安置征迁工作,旅游公司相继扩大了在赤溪的开发投资。

老乡的口袋鼓了,才有赤溪村的致富奔小康。2013年,全村实现经济总产值3789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984年的166元提高到9430元,村集体收入也从2010年的几千元增加到9.2万元。村支书杜家住告诉记者,按目前的富民政策和产业项目走下去,3年后村民人均纯收入将实现翻番,村集体收入也可达30万元至50万元。

“我们将继续秉承科学扶贫、持续扶贫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一件事一件事地抓落实,帮助赤溪村早日实现小康梦想。”福鼎市委书记陈其春表示。

细雨阵阵,野菊花开。走在赤溪村湖里景区,迎面而来的是,越走越宽的小康之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