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抛荒地,成了农业示范园。农民掌握了新技术,他们会让南瓜藤“结”出黄瓜来 6月18日,赤溪镇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记者来到黄瓜种植大棚,棚内温度比外面高出10摄氏度,刚进去,记者手心就出了汗。 与普通黄瓜藤不同,这里的瓜藤足有一人高,叶子如同成年人的手掌。“长的虽然是黄瓜,而瓜藤却是根系更加发达的南瓜藤,这就是嫁接技术。”赤溪镇人大主席团主席陈斌告诉记者,过去村民种的黄瓜产量不高,且容易生病。自从去年采用了嫁接种植技术后,起了变化。“平均1亩土地就能收获了五六千公斤黄瓜,扣除采摘、运输成本,利润是原来的1.5倍。” 如今,赤溪农民学技术的氛围越来越浓。他们成立了农民田间学校,与省科技厅、省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建立技术合作关系。这些科研院校的专家不定期地下来开展技术培训,让农民朝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我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在园区就能找到工作,收入还不低呢。”在一个蔬菜大棚里,赤溪镇禅地村村民黄永春高兴地对记者说,他今年50岁,为供养两个孩子上学,过去一直在安徽等地当泥水工,经常是在烈日下,扛一两百斤的重物,有时累得一连几天吃不下饭。“现在年纪大了,我干不了重活,去年听说农业示范园缺人,就回来当了园区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一天下来有130元收入,吃住都在自己家,去年一年就存下3万多元。”黄永春说。 不少农民转身就变成产业工人。他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土地租金和工资的双重收入。采访中,尝到甜头的田头农民,纷纷表示支持高优农业示范园,并希望二期、三期项目也能陆续跟进,让他们致富的步伐迈得更快些。 苦瓜、甘蓝、玉米、西红柿……在连片的土地上开花结果,绿油油地延伸到山边,谁能想到这里曾是长满茅草的抛荒农田? 记者点评 转变观念,发展现代农业 过去,很多村民宁可土地荒着,也不愿意流转出来;对农业合作社也是持着怀疑、观望态度,甚至由于缺乏市场意识,让上千亩的甘蔗白白烂在了地上。这是多么沉痛的教训。 “守着肥沃的土地,过着贫穷的生活。”这是赤溪群众对自己过往生活的概括。村民们说,他们世代生长于此,他们和父辈们也并非不勤劳,却仅能自给自足,经济发展远落后于周边一些乡镇。尽管这里许多农产品很有名,却没有改变他们的命运。 如今,积聚的优势发挥出来,许多群众尝到了甜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观念转变了。村民们观念的转变,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政府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让农民直接感受现代农业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从而,农民自动摒弃了小农意识,不再听天由命。 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首先要用先进的观念武装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
相关阅读:
- [ 06-19]福州:一农民假扮“新华社记者” 诈骗26万余元
- [ 06-04]陈明极:从种粮大户到农田“职业经理人”
- [ 05-30]福建省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
- [ 05-29]福州:农民工未投币被赶下车 8路司机的态度暴了点
- [ 05-29]福州:农民工未投币被赶下车 8路司机的态度暴了点
- [ 05-13]闽清一农民租赁农田盗采瓷土 被判处罚金1.1万元
- [ 05-09]莆田荔城区:种田也兴“持证上岗”
- [ 04-23]福州市部署农村金融服务工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