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书院 走出乡愁,复兴乡土文明 □林丽明 “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乡愁,成为这个时代的“集体情感”。而作为中国十大最美村镇的培田,似乎成了一个化解乡愁的神话。 培田的价值,不仅在其至今仍保留完好的众多明清时期的建筑中,还在其先祖“饥能壮志寒能壮气志气不凡定多安泰,耕可养身读可养心身心无恙自获康宁”的耕读文化中。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王丽眼中,这个建筑风貌保存良好的山村不但是一座活的农耕文明的宝库,更印证着中国民间教育曾有过的辉煌。当年,这里既有以读书做官、光宗耀祖为核心的传统仕子教育,也衍生出以培训生产技能、生活礼仪为任务的乡土教育,两者相互交汇、融通,构成了明清时期培田独特的人文图景,也带给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深远的启示。 培田历史上有过十八个书院、私塾和学堂。最繁荣的时候,有“三家一店铺,一人一丈街,十户一书院”的辉煌。这里不仅有传承儒家文化的南山书院,也有传习农耕技术的“锄经别墅”,还有进行女子教育、“可谈风月”的“容膝居”,甚至还有专事收养遗弃女童的“拯婴社”。 “容膝居”与“锄经别墅”等民办学校的存在令人想到,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主流教育”之外,明清时期的中国乡村还存在着另一种更为生动活泼的乡土教育。 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年轻人纷纷外出,生源不断减少。2010年,村里的培田小学只有3个年级,共25个学生,4位老师,面临着被撤并、关闭的命运。 “一所所乡村学校相继关闭,随之被切断的是一个个村庄的历史传统与人文血脉。一旦失去了与村落建筑相依存的独特的人文生态,将只剩下一个没有灵魂与血肉的躯壳,成为供人‘到此一游’的古董。”有感于严峻现实,王丽在媒体上大声疾呼。 出于对乡村文化教育的热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北京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乡建中心、北京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等机构一道,将培田村作为一个教育基地,共同进行以学校为载体、传承中国千年农耕文明的“抢救遗产”的探索。 2013年5月,连城县教育局决定从2013年9月开始恢复培田小学为完小。8月,培田村民成立培田村教育促进会,开展了报名动员、学校环境整理等工作。8月31日,学校招生报名,招到小学生76名,幼儿班学生40名,全校学生从23名跃升到1 16名。12月,培田小学通过省达标学校验收。2014年2月,培田小学校委会和校董会成立,并开设了乡土音乐课程和手工课程。 在“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客家社区大学负责人邱建生等倡议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社区大学志愿者为孩子们开展夏令营活动、恢复传统春耕节、开办老人公益食堂等,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走在千米古街上,当袅袅炊烟升起,回家的孩童一路追逐嬉戏,绽放的笑脸在夕阳下格外动人,我们仿佛看到古村美好而生动的未来;月下的荷塘,朦胧婉约,闪烁的萤火虫不时在眼前飞舞。此情此景,让人沉醉:“诗意地栖居”,也不过如此了吧。 曾两度到培田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认为,对于幸存的培田古村,人们的担忧一是被过度商业化的旅游所改造,二是如何构建农村内在的文明生长机制。更重要的是采取行动,从乡恋、乡愁走向乡建。 复兴乡土文明,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之中。 |
相关阅读:
- [ 07-18]中国文化名村连城培田:历史延宕八百年
- [ 06-13]龙岩培田古民居修复工程提速
- [ 04-18]连城培田古村落:乡土“嘉年华”
- [ 04-18]培田春耕节暨首届海峡乡村文明发展论坛举行
- [ 04-11]"一年之计在于春" 周末来培田古民居赏春景吧
- [ 02-26]李大成工笔画基地在龙岩培田挂牌成立
- [ 07-23]福建首个农村社区人口大学在连城培田村成立
- [ 01-09]龙岩连城首家农村社区大学8日揭牌开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