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原创新闻> 科教文卫 > 正文

水稻专家陈建民的“候鸟式”科研生活

2014-07-06 14:41:2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琼 王琼   我来说两句

陈建民正在田间向学生授课。

东南网7月6日(本网记者 颜财斌)“他比青蛙还利害,田间的青蛙都知道冬眠的时间,他永远没有休息的时间表”、“福建——海南——福建,他没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他在向纬度变化索取科研时间和效率”、“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田间,观察、实验、记录、筛选”……说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建民,从农民到经销商学生、从单位同事到种子收购商,对他的评价都是“少言”、“实干”、“很棒”。

研发福建自己的水稻

八十年代中期,福建省开始的稻瘟病深深触动了陈建民,从1988年就读福建农学院农学系开始,陈建民便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研究稻瘟病的产生和防疫办法,1992年毕业回到家乡就职泉州农科所水稻研究室后,他更是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研究与推广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水稻是福建的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没有了水稻,我们吃什么,吃的安心和放心吗?”

据介绍,福建早期的水稻品种基本来源于浙江和广东,因种植地理位置、土壤以及气候差异,水稻适应性较差,问题频出,在生产和收获中福建长期处于被动状态。陈建民被分配到泉州农科所后,随着其接触面和研究面的深入,经过多年研究及筛选,最后从国际水稻种子库中选定一份对稻瘟病抗性好、米质 优的品种与福建常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成一种适合福建地域生长、抗病性好、米质优的水稻新品种,解决了福建长期水稻种植靠引进的问题。“当时选定种植基地在三明宁化,为了观测适用性成果,此后的近十年往来泉州宁化已经成为工作的一部分。”陈建民说,因为心中有期待,所以什么交通不便、高温酷暑、蚊虫叮咬已经顾不上思考,也或许那时候因为年轻,身体好。

然而这仅仅只是陈建民的起步之作,为了突破传统杂交育种在方法和技术上的局限性,20多年来他面对困难和挑战,不避艰辛,常年扎根在海南和福州吴凤、寿山以及沙县、泰宁等山区育种基地潜心育种,培育以“闽恢3301”为代表的一批优良杂交稻种质材料,大批新育成的优质杂交稻新品种在国家和省级试验中表现高产、米质优、抗逆性强,并在审定后的2-3年内迅速在福建省和南方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中,优良恢复系“闽恢3301”是福建水稻育种的最新代表性成果之一,具有优质、恢复力强、配合力高、制种产量高、抗稻瘟病等特点,利用“闽恢3301”配组培育的系列杂交稻新品种不论在区域试验、生产示范阶段,还是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均表现突出,多数杂交稻新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产量比对照增产超过10%,且具有米质好、稻瘟病抗性强和适应性广等优点,深受种子商和农户喜爱。目前累计在生产上推广2500多万亩,以每亩多产50公斤计算,已新增社会经济效益约30多亿元。

福建泰宁、尤溪主攻育种和适应性试验,广西、安徽、河南湖北主要为品种推广适种植试验,海南则利用起热带气候特点进行育种和南繁种植。陈建民介绍,目前主要田间生产时间为福建4月—10月,海南10月—次年4月,“之所以在海南适种育苗,主要因为那边气候条件特点好,我们可以‘抢种’一季,为试验多点时间,多点机会”。

“水稻种业竞争激烈,核心竞争力靠育种创新,没有王锋和陈建民专家团队的科技支撑,公司很难赚到钱。”福建省科荟种业公司总经理李伟明是陈建民在泰宁的种子科研基地提供方和收购商,他在描述印象中的陈建民时向记者打趣地比喻道:“他比青蛙还利害,田间的青蛙都知道冬眠的时间,他永远没有休息的时间表。”

对于农民的电话咨询,陈建民总是耐心解答

科研没有8小时工作制

“一天工作几小时?其实我也不知道,反正我们的职业是科研,而科研是没有工作制时间的。”陈建民对于记者的问题如是回答。

每年7月、8月是福建最热的季节,不仅骄阳似火,连踩脚踩在水稻田里都会发烫。然而,这个时期也是水稻开花的时候,杂交实验便是在此时开展。“水稻花期很短,因此科研人员必须在开花当天的9:00—14:00间完成所有开花水稻的杂交过程,一旦时间超过,杂交便无法进行。”陈建民告诉记者,为了及时观察杂交情况,直观了解水稻生长特点,他和学生每天都必须来到水稻田中进行杂交实验,每天每人大约要进行800多株水稻的杂交实验。“800多株是我们经过多年经验而创新的杂交方式,比20年前的杂交效率提高40倍,且方式更加简便,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是目前在这个行业中较为领先的科技。”

据了解,20多年来陈建民先后主持或参与承担30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转基因水稻生物育种、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及福建省粮食重大专项和福建省自然科学资金等研究课题和推广项目,开展转基因水稻研究、水稻分子育种以及超高产杂交水稻育种与推广应用工作。作为主要选育者,主持或参加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24个,其中6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18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这些杂交水稻新品种以其高产、优质、适应性广在国内南方稻区的福建、江西、广西、湖南、四川、重庆、安徽、湖南、河南、湖北、云南、贵州等省市以及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大面积推广应用,增产增效显著,深受种子经销商和农户喜爱。先后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泉州市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

近年来,他主持的福建省科技厅重点课题“聚合抗病虫基因超级杂交稻恢复系的创制与应用”,建立了以杂交稻恢复系为主体的多基因聚合育种体系,并构建双抗、三抗等近等基因系群体,目前筛选出抗主要病虫(稻瘟病、螟虫)、抗两虫(螟虫、稻飞虱)、抗两病(稻瘟病、白叶枯)等10多份聚合了多个抗性基因的育种材料,为培育超级杂交稻新品种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他率先采用“育种材料筛选与抗性鉴定、米质检测同步”的育种技术,将稻瘟病抗性筛选始终贯彻于世代选育过程中,加强中间材料稻米品质筛选,结合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株系筛选等,对育种材料和育成的不育系、恢复系和品种的抗性、米质进行跟踪鉴定与同步筛选,逐步完善与创新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

田间就是陈建民的工作室。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间观察和研究种苗生长

“理论知识是基础,扎实的理论基础就是为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新事物,积累新经验。”陈建民表示,对于学生的教育他用各种方式鼓励他们从事一线科研,并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影响他们,“白天做不完的事情,晚上继续做。生长时间、杂交时间是固定的,你不赶紧解决眼前的问题,后面的工作意味着重复难题”。

“在陈老师身子,我们看到科研专家的勤奋、敬业、专注,同时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也丰富了许多理论知识外的实践经验,动手进行有效地课题研究并取得成绩,令人信心鼓舞。”已经和陈建民共事科研近十年的学生陈盛林如是说。

此外,在做好杂交水稻育种的同时,他始终扎扎实实地做好良种推广服务工作,积极向广大农民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为他们提供科技服务,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在田间地头为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和技术咨询。20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闽西北的建宁、泰宁、沙县、尤溪、武夷山和邵武等粮食主产区的200多个乡村,召开现场观摩会100多次,培训农民技术员3000多人次。

田间就是陈建民的工作室。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间观察和研究种苗生长

家人从不理解到支持

近日,当记者来到他位于三明泰宁的水稻育种实验基地时,陈建民正在田间一边与学生们一起为刚播下的2万对各种水稻育苗制作“身份证”,记录各个系列水稻育苗的生长情况,并及时就出现的问题和知识点与现场学生讲解。而黝黑干燥的皮肤、沾满泥土的衣裤、枣红色的过膝雨鞋也成为了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若以衣帽取人的话,陈建民绝对“泯然于众人”。有同事曾经对他开玩笑道:你就这样走在大街上,谁也不知道从身边经过的竟然是一位成绩卓著的优秀福建省农业科研专家。谈起衣着,他微笑的言语中透出了对物质需求的淡然:“我们是田地里搞科研的农民,衣着好坏并不重要,关键是育苗要种好。衣服只要穿着舒服,不影响科研工作就可以了;而雨鞋是我从海南带回来的,穿的舒服,好干活。”

谈起家庭生活,陈建民内心透出了对家庭的愧疚与感恩。他说,因为工作原因自己经常在基地生活,每年下半年更是要远到海南继续品种研究,由于科研基地生活条件好,妻子和孩子并不能随行。因此,照顾老人、教育孩子的重任无疑就全部压在妻子一个人的身上。

“家人的抱怨?那说没有是骗人的,起初对于我这种‘候鸟式’的奔波还是充满着不解。”陈建民说:尽管家人不解,但是水稻科研是我的本行,还是要继续做下去,毕竟关系到太多大大小小的东西,而我一般也只能每周六下午回去半天,陪家人聊聊天。“不过,经过十几年的相处,家人早已经对我的工作熟悉不过,现在他们对我的工作还是很支持了,可以用‘男主外,女主内’来形容吧”。

从抱怨到理解再到支持,采访中,只要谈起生活陈建民言语中无不透露着对妻子及家人的全力支持充满感激和感恩。他欣慰的告诉记者:“或许自己是闽南人,或许妻子就是典型的闽南女人的性格,确实很感谢她。也因为这样,我更应该地努力工作,不能无法对他们进行交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