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网7月8日报道(福建日报 赖全平 文/图) “当、当、当……”清脆的打铁声从宁化县城关五星路一间低矮破旧的瓦房中传出,一名中年男子正汗流浃背地翻打着铁砧上的撬棍,火花四溅…… 吴旺水,51岁,宁化县城郊乡人。16岁那年,他初中毕业后拜师学打铁,4年后学成出师,独自在城关西门开了家打铁铺,后辗转南街、中山路、五星路,至今已在这一行当干了35年。 选料、加温、锤打、淬火、磨口……打制一件铁具,不仅工序繁杂,更需精雕细琢。“打铁有不少讲究,比如铁片烧多久,捶打的力度多大等,都会影响铁片的质量。”吴旺水笑着说,打铁是体力活,但更是技术活,不需学什么理论,主要看个人悟性,边干边学,每个步骤都得认真琢磨。 “别人需要什么,我就能打制什么。我打制的东西,质量好,价格便宜,生意场上主要是老顾客。”吴旺水很有节奏地拉起风箱,只见炉中火焰一吞一吐,烧成红色的铁块迸溅出美丽的火花。 35年来,吴旺水打制的铁具数以万计,小到铁钉、门扣,大到锄具、犁耙,质量过硬,深受顾客喜爱。吴旺水的名声早就如他手下的铁锤声般响亮。如今,他在城乡多家商店设有销售点,铁匠铺里也摆满了菜刀、镰刀、铁钎、撬棍、铁锹等铁具和木炭燃料。 “打铁的工序是,先根据客人的要求量好材料尺寸,将铁块放入火炉中煅烧至通红,再用铁钳夹出铁块,放在铁墩子上反复锤打,打出需要的形状。”吴旺水一边说,一边将通红的铁器放入蓄满水的大铁桶里“淬火”,只听见“刺啦”一声,一道白烟飘起。 随着农机具的广泛应用,一些农具和生活用具的需求也逐渐下降,铁钳、剪刀、泥刀、镰刀、锄头、铁镐、铁犁、铁耙等在产品的更新换代中不断被淘汰。即便是刀具等生活日用品,很多人也直接上市场选购。吴旺水的生意慢慢地从“农业活”转为“建筑活”,目前他打得最多的是建筑工具,如铁锹、铁钻、撬棍、斧头等。 “附近建筑工地多,工人用的铁钎、起钉器具、凿子等铁具很容易钝化,来找我修的人很多,我的主要任务是帮人家锤打得更锋利些。”吴旺水手握一把铁钳,熟练地夹起一根凿子,放在炉火里烤,不一会将烧得通红的凿子夹出来,放在铁墩砧上,“叮叮当当”地反复捶打着。 “吴师傅特别讲诚信,打铁技术也相当过硬。”谈起吴旺水,老客户伊胜利禁不住竖起大拇指。他是一名爆破师,近30年来,多次找吴旺水打制过各种铁具,件件令他满意,至今他还隔三岔五地上门请吴师傅帮忙。 随着机械专业化的发展,和其他民间老手艺一样,传统打铁行业也渐渐走向没落,宁化城关的打铁铺由上个世纪末的12家锐减到目前的三家。另两家尽管添置了空气锤、切割机、电钻、砂轮机等机器设备,店主全年过半百,生意也不景气。 “以前一到农忙时节,农民打农具都得排队,天天晚上我还得带上徒弟加班,铁匠铺的收入足够维持一家人生活。现在如果不兼顾种田,光靠打铁的收入,只能喝西北风。”吴旺水指着门上的一串电话号码笑道,“尽管城关只有我一家全手工打铁,也不可能天天打,积几天等东西多了开炉才合算,留下电话号码就是方便客人联系。” “纯手工打铁很辛苦,收入薄,现在年轻人不爱学,等到我们干不动的那天,谁还会来接手打铁这门民间传统技艺呢?”吴旺水放下铁锤感慨道,自己先后带过10多名徒弟,现在全改行了,两个儿子打铁技术本来不错,但早就打工去了,真希望这一传统技艺不要失传。 |
相关阅读:
- [ 11-07]“打铁佬”的铿锵人生:邵武小铁铺 打铁师兄弟
- [ 08-31]磨刀霍霍三十载 龙岩打铁师傅吴兰华巧手制金剪
- [ 06-06]百年打铁垱巷昔日热闹非凡 居民以手工打铁为业
- [ 11-17]背井离乡赴南洋学艺 延安南路打铁声一传79载
- [ 07-05]惠安县城关:45℃打铁铺里“铁人”战高温(图)
- [ 05-17]丰泽东海云山社区打铁匠 千度炉火锤打生活(图)
- [ 03-25]打铁铺在福清越来越少 七旬铁匠坚守最后的打铁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