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东南沿海面积最大红树林 修复海洋生态环境 站在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桥——泉州洛阳古桥上,可以看见在洛阳江河口海域有一眼望不到头的红树林,这是目前我国东南沿海人工种植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一共有7500多亩,成为泉州城市中心的一道靓丽风景,发挥着巨大的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 互花米草是泉州湾滨海湿地最严重的入侵物种,对近海养殖和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的危害。2007年以来,海洋部门共投入800多万元,除了洛阳江河口种植7500多亩的红树林,还在泉州湾滨海湿地治理互花米草3352亩,种植红树林2252亩。此外,泉港区海洋与渔业局还在泉港区界山海域治理互花米草和种植红树林各400亩。 “没想到在海边还种了这么一大片,改善了我们周边的生活环境。”家住洛阳江附近的市民何先生说,作为“海上森林”的红树林不仅保护了海洋生态,也成为了当地一道风景线,市民周末可以走进红树林,放松心情。 同时,泉州市实施了海湾沙滩修复工程。青山湾和西沙湾沙滩修复工程总投资1889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在青山湾中部建设一条长280米的拦沙堤,在青山湾东侧岸滩抛填沙20.2万立方米;在西沙湾东侧建设一条长60米的拦沙堤,在西沙湾岸滩抛填沙18.4万立方米;两个海湾的滩肩高程均为理零4.60米。 洪国联告诉记者,修复工程于去年11月开工,已于今年6月底完工。通过实施修复工程,两个海湾的沙滩体量大幅增加,景观将大大提升,可满足举办沙滩排球赛、大型沙雕节等各种沙滩文化体育活动,有力带动泉州市滨海旅游产业和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海岛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工程方面。泉港区惠屿海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总投资1097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惠屿海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综合利用、植被生态修复与绿化等。项目于2013年4月开工,11月完工。 此外,开展海洋工程生态损害补偿试点工作。2012年以来,我市共督促15个海洋工程项目落实海洋生态损害补偿环保措施,15个项目业主共投入203.36万元,放流对虾苗种3820万尾和各种鱼苗500多万尾。 海洋环保纳入沿海县(市、区)长环保考核 2012年4月,泉州市政府在沿海设区市中率先向沿海县级政府下达了“十二五”海洋环保责任目标,同时每年向沿海县级政府下达年度海洋环保责任目标并开展考核工作,获全省设区市推广。 去年,泉州市政府印发《2013年县(市、区)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在全省设区市中首次将沿海县(市、区)、管委会海洋环保责任目标考核成绩计入沿海县(市、区)长、管委会主任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成绩。 据洪科长介绍,在考核办法中,沿海县(市、区)长、管委会主任2013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成绩总分150分,其中海洋环保责任目标考核成绩30分,由市海洋与渔业局具体负责组织考核。 县(市、区)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是针对县级政府一把手环保责任进行的专项考核,考核结果既是县级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也是县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具有一票否决的效力。 泉州市将沿海县(市、区)、管委会海洋环保责任目标考核成绩计入沿海县(市、区)长、管委会主任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成绩,必将大大提升县级政府海洋环保责任目标考核地位和执行力,促进沿海县级政府更加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成为深化我市海陆一体化海洋环保联动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 部门协作 打破“海洋不上岸 环保不下海” 近年来,泉州海洋与渔业局先后与泉州市环保局签定了《关于建立海陆一体化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协议书》,与厦门市、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分别签定了《关于建立海洋环境保护联动工作机制协议书》,从规划衔接、污染治理、海洋环境监测评价、数据共享、联合执法等方面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海洋环保联动工作机制。 “把管理权利当成一种责任,通过部门间协作,打破了以往‘海洋不上岸 环保不下海’的局面。”洪国联说。 据介绍,每年泉州海洋与渔业局与市环保局联合召开海陆一体化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与市环保局、泉州海事局和厦门市、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开展联合执法,提升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合力。 |
相关阅读:
- [ 08-11]北京惊现首列"海洋列车",海之言刮起"海扫酷热"旋风
- [ 08-04]上半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达2775亿元
- [ 08-01]福建省海洋经济专题汇报会举行
- [ 07-31]福建海洋环境“体检报告”出炉 近岸局部海域水体污染仍在
- [ 07-13]福州版“香港海洋公园”主体封顶 明年元旦投用
- [ 06-18]省海洋与渔业厅促进对接项目总投资额202.5亿元
- [ 06-18]福建核定海洋渔业职务船员培训收费
- [ 06-16]省海洋与渔业厅首例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追偿案获赔670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