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滚动网报> 时政报道> 正文
分享到:

福建援藏干部情系藏民:结对子帮扶贫困家庭

2014-08-26 22:38:4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   我来说两句
“现在援藏干部不管到哪个村庄,老百姓都认得援藏干部是谁,然后请他们到家里做做客,老百姓和基层的干部群众对援藏干部的评价就是有官样子没有官架子。”娘蒲乡党委书记扎西朗杰说。

阿旺曲珍在家中烧材煮东西

东南网讯 (本网记者 卢金福)次成旺姆是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娘蒲乡尼木纳村的一名小女孩,曾经身患癫痫病,因家境贫寒辍学在家。不过,在福建援藏干部的关心支持下,她再次回到了校园,和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教育。

次成旺姆的母亲阿旺曲珍已经48岁,身患耳疾,听不清说话。40岁的舅舅达瓦有智力障碍,同样听不清话。她还有一位39岁的姨姨迪迪身患疾病,生活无法自理。尼木纳村第一支部书记次仁卓嘎告诉记者,他们一家收入微薄,人均收入还不到国家贫标准线2300元,“原来政府有关怀他们,把他们纳入低保户,但力度不太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在这种经济条件下,家里不支持小女孩上学,让她留在家里干活。”

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娘蒲乡尼木纳村次成旺姆的家里,摆设有电视、电饭煲、消毒柜等家电

对口支援工布江达县的泉州市援藏工作队在走访调研时了解到此事,立即从援藏资金中拿出3万元雪中送炭,让次成旺姆安心返校读书。生活无法自理的姨姨迪迪被送到了当地敬家院。同时,援藏队还为次成旺姆家购买了电视、消毒柜、电饭锅等家用电器,改善他们一家的生活环境。

“生活有了保障后,他们一家非常愿意让小女孩回到学校。现在,小女孩在县中学读初二,成绩也不错。下一步,援藏队还打算为她母亲和舅舅购买助听器。我在和他们接触过程中,他们会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上面派下来这么好的援藏干部。”次仁卓嘎说。

 

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娘蒲乡尼木纳村

尼木纳村的仁青家里有6个孩子,最大的14岁、最小的才2岁,母亲已经72岁的高龄,生活贫困。在福建援藏干部在仁青家里调研中了解到,他曾学过拖拉机的修理,经过统筹考虑到八一镇购置了维修设备和部件,总投资4万元,在拉如集镇开设了施拉机维修店。

不会汉语的仁青通过当地藏族干部告诉记者,他的维修店现在旺季每月收入达到1万5千左右,淡季每月收入也有5000多元,“福建援藏干部拿钱给我投资这家维修店,让我有稳定的收入,解决了我们家的经济问题,很感谢他们。”

达乔在店里整理商品

娘蒲乡米瑞村村民达乔夫妇,均患有疾病,有两个小孩分别上初中和小学,家中无劳动力,同村的白玛桑杰同样是一名病患,长期吃药,家中8人,仅有2名劳动力,他们的脱贫成为难题。

福建援藏干部分别为达乔、白玛桑杰在娘蒲乡政府旁提供40平米的免租房开甜茶馆,并拿出扶持资金2.3万元和2万元,分别给他们购置了桌椅、餐具和台球桌。目前,两户每月净收入达4000多元,通过帮助、扶持,他们均有了固定的收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不会汉语的达乔通过当地干部告诉记者,“感谢援藏干部的恩情,让我们一家过上了好日子,有了稳定的收入。”

白玛桑杰在店里收拾茶桌

娘蒲乡党委书记扎西朗杰说,福建援藏干部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了解基层,过去扶贫只能救急不救不了贫,援藏队做了许多造血的工作,解决贫困的经济来源。“现在援藏干部不管到哪个村庄,老百姓都认得援藏干部是谁,然后请他们到家里做做客,老百姓和基层的干部群众对援藏干部的评价就是有官样子没有官架子。”

“带着真感情援藏,与农牧民交朋友,让农牧民尽快致富。”工布江达县县委书记张朝阳告诉记者,第七批援藏工作伊始就作出决定:注重感情援藏,要走遍全县79个行政村,128个自然村,开展“一帮一、一对一”扶贫,去年8月开始,县级领导分别与66户低保户、困难户结成了“穷亲戚”。从今年开始,每年从援藏资金、县财政中拿出400万元用于扶贫。同时,每年争取200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力争用3年时间,确保全县80%以上贫困户脱贫。

 

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娘蒲乡米瑞村村民达乔的室外台球

据了解,福建援藏队在完善当地基层设施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把扶贫工作纳入重点工作,为贫困户量身打造脱贫的“金钥匙”,不断加大产业扶力度,变“输血”为“造血”,切切实实为农牧民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藏历新年期间,福建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分赴工布江达县、朗县、米林县和米林农场开展基层慰问活动,通过逐户走访、聊家常,关心了解贫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开导并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