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事:莆田盲道“关卡”重重
2014-09-01 08:52:3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陈瑜辉 |
分享到:
|
9月,上海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删除古诗引关注—— 减负还是减传统文化 东南网9月1日报道 本网记者 冯川叶 实习生 郑晴 新学期开始了,上海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本变薄了不少:除了原教材最后单元的5篇课文被删除外,《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等8首古诗也不见了踪影。上海小学课本“瘦身”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赞成:更有精力学“其他” 有些网友认为,古诗退出课堂是跟进时代的做法。网友“蕨代霜蛟”说:“上课的时候应该全力以赴学最有用、跟上时代的东西,譬如背诵英语。”网友“枣和子酱”也认为:“小时候的人教版教材二年级开始才有古诗,不理解的话光背诵也没有意义。” 也有网友建议,删除的课本的内容,可以通过课外补回来。网友“呆呆”认为:“可以加一门类似‘国学’‘古文’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也可以充实课外阅读!” 反对:古老瑰宝要从小传承 对上海市“减负”的做法,在网上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反对: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不应该就这么被“牺牲”,传承更应该从娃娃抓起。 网友“钟昕益”说:“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和古文都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让孩子背诵古诗,有利于培养文学素养。”网友“小花花”也表示:“小孩子的记忆力、学习能力好,从小学习古诗文,肯定有好处。” 目前在大学中文系就读的网友“梁梁”则谈到了自己的亲身体会:“提起古诗词句反倒是小时候学的印象深刻,如果没了童年的兴趣做底子,长大后蓦地接触古文古词也难免生疏。” 时评人刘晓彤也认为,无法领悟古诗词,不应当成为删除借口,“这些古诗语言生动,韵律优美,朗朗上口,意蕴悠长,理解并不困难”。 专家:不能简单“一刀切” 对此,闽江学院中文系的冯蔚宁教授表示,古诗被删去,是以牺牲对学生的传统诗文素质教育,以及对识字的严格要求为代价的。“尽管古代诗文在中小学各课本中的选材内容和数量有待商榷,但不能以‘一刀切’的粗暴态度一废了之。” 冯教授建议,中小学语文、大学语文以及中国传统诗文的整体把握与设计,应该慎重。时评人钱桂林也提出建议:“语文课本‘瘦身’是一件大事,相关部门应当征求家长、教师、教研员及其他民众的意见。” 8月26日晚,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相关人士回应,小学一年级教材古诗只是不再以书面形式呈现在教材中,而是改由通过课前两分钟、语文拓展课和学科活动等以学生听录音磁带,或跟着教师示范进行诵读的方式进行。 |
相关阅读:
- [ 08-28]东南网事:商场游乐设施 玩得开心不放心
- [ 08-21]东南网事:半月后这几条路有的施工加快有的仍没动静
- [ 08-18]东南网事:客车安全带,你系好了吗?
- [ 08-14]东南网事:洪塘大桥禁行 接驳专线开通
- [ 08-11]东南网事:灾害来了哪里躲
- [ 08-07]东南网事:福州建无障碍公交障碍多
- [ 08-04]东南网事:医师多点执业 市民看好医院叫难
- [ 07-28]东南网事:市民盼这几条路建设加快进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