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滚动网报> 科教文卫 > 正文

《我的档案第四集——〈福建日报〉纪事》出版

2014-09-18 15:31:05 谢添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寻找老《福建日报》精神

《我的档案第四集——〈福建日报〉纪事》序

□王仲莘

编者按:在福建日报65年的光辉征程中,一代又一代党报工作者将党报精神和光荣传统薪火传承,发扬光大,不断推动党报事业向前发展。作为我省宣传战线的老战士、老领导,王仲莘同志在福建日报创刊65周年前夕,以亲身实践和体会,追寻和阐述党报精神,写就这篇弘扬党报优良传统的力作。当前,党报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课题,更需要党报精神的支撑与激励。本报今天特全文刊发。

大约半年以前,我给黄岑同志的《风云走笔六十秋》一书作序,在谈到对报社几位已故老领导的回忆时,我斗胆写了句“弘扬老《福建日报》精神”。在《福建日报》前面加个“老”字,目的当然是想把涉及的范围加以限制,比如从对象来说,限制在第一代报人;从时间来说,限制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即“文革”以前。但是,文章写什么当时还未想清楚,我虽然也是第一代报人,这方面感触也很多,但是未作系统研究,一下子要写成文章还有困难。再者,按照“弘扬”的程式写,做出来的文章,也怕与别人已发表的同类文章撞车,弄不好还有抄袭之嫌。第三,“丹青难写是精神”。泛泛而论,无法再现“精神”的原始生态,也不能反映同一种“精神”的不同特色,自然也说不清楚“精神”是怎么来的。经过反复考量,我还是选择了现在的方式,就是重温历史,到历史深处去寻找老《福建日报》精神。

“寻找”从何若人同志开始,我的第一个收获,是在省档案馆找到了他在1952年“三反”时两次报告的记录稿。因为我拿到的是复印件,文书的真实面目,是黄是灰,无从考证,但是蝇头般的钢笔行书仍依稀可辨。值得庆幸的倒是,借着这份十几页的材料,我终于走进了何若人当年的精神世界。何若人在报告中论述了“三反”运动的重大意义,谈到了共产党人对公共财产的态度,旗帜鲜明地宣布,社会主义的公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接着,他第一个站出来,作对照检查,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一件是,一次,省里某新闻单位的负责人到报社来,他交代伙房做了四个菜招待他,因为用的是公款,所以他自责“毫不爱惜国家财物”;另一件是,1951年他到上海出差,把软席卧铺改为硬席,节省下30元钱,他交代行政部门用这些钱买了几斤茶叶和别的土特产,到上海后送给几位新闻界朋友,以感谢他们在报纸筹办时所给予的帮助。在一般人看来,这样做不增加国家开支,没有什么问题。但何若人认为,这样做也不可以,因为“实际上也是对公款的浪费”。按理说,两件事情都不算大,只是因为它们触及了“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条红线,故不能不作严肃的自我批评。但是,这次自我批评的真正意义还不在这里,后来的事实证明:何若人正是通过这两件事情的检讨,划清了公款吃喝、公款送礼的界限,所以才成就了他一生的廉洁。就何若人个人来说是这样,而从报社来说,则以何若人为榜样,做出一项规定:凡请客人吃饭,陪客人员一律按伙食标准交纳伙食费,上至社长,下至一般干部,不得例外。《福建日报》敬畏公款、勤俭节约的新风尚,便是这样树立起来的。

提起何若人同志,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有他每天看过的那几张大样。何若人看大样习惯用毛笔,他头一天夜里看过的大样,第二天都会张贴出来给大家看,以供学习。何若人的毛笔行书写得很漂亮,但最令人感佩的还不是书法本身,而是他在大样上改的字,总是一笔一画,清清楚楚,排字工人一看就懂,无须费时辨认。还有一种乍看让人纳闷的现象,这就是他在大样上每增添几个字,总要在增添处前后删去几个字;反之亦然。这是为什么呢? 目的和前者一样,都是为了节省排字工人的劳动时间。郑板桥在潍县做知县时,曾用“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来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心。我想,把这句诗改两个字,改为“一字一句总关情”,来形容何若人同工人的关系,也是很恰当的。当然,何若人这样做只是身教的一部分,他的更深的寓意,是要在编辑记者中树立群众观点,真正按照群众要求办报,把报纸办得更加通俗易懂,更加贴近群众,一句话,就是“心系群众,服务读者”,从而进一步丰富了老《福建日报》精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