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内景。 东南网9月3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周思明 文/图) 如果不是路边的大幅海报,匆匆而过的行人很难知道,在厦门思明南路旁一条毫不起眼的小巷中,藏有一处曾惊动全国的建筑——厦门破狱斗争旧址。 该处建筑始建于乾隆时期,并一直作为监狱使用,国民党曾把这里作为思明县监狱,在1930年的短短几个月内,有40余名共产党干部先后被关押在此。 狱中条件恶劣,出狱遥遥无望,福建省委同狱中同志秘密取得联系,并指示成立临时党支部,在掌握狱中情况后作出破狱决定。 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王德、福建省委宣传部长兼军委书记王海萍、组织部长谢景德和福建省军委秘书陶铸组成破狱委员会,经精心调查、周密部署、反复演练,委员会于1930年5月25日9时发起破狱行动,不仅将门警、副看守长、警备队长等击毙,40多位难友也悉数被解救出狱。 仅用20多人,就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中心城市成功破狱——这一消息传出,举国惊动,在东南亚各国也广为传扬。数十年过去,这桩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事迹早已被创作成长篇小说《小城春秋》,据此改编、原址取景的同名电影更是脍炙人口,这处破狱旧址也得以永载史册。 改革开放后,厦门的发展和变化日新月异。尽管位于老城区,破狱斗争旧址周边风貌也早已不复往日模样。 附近的中山路和厦门大学片区已是厦门游客聚集地,道路开阔,车流交织,百货中心、创意门店令人目不暇接。 而走进监狱旧址的门扉,百米外的车水马龙和闽南初秋的燥热瞬间消散,低矮的牢房、锈蚀的刑具、杂乱的电线、墙上的口号,无不散发出恐怖阴冷的气息。 抚今追昔,一门之隔的两重世界,折射出新中国成立前后厦门的沧桑巨变—— 在旧中国,厦门作为租界地和被迫通商口岸,长期被众多帝国列强操控,成为“嫖赌烟毒之世界”,被收回后又备受腐败国民党政府的盘剥压榨,底层民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厦门由于两岸对峙的紧张关系,经济社会建设一度难以展开。然而,在改革开放尤其是被列为经济特区之后,这座“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美丽城市就开始迎头赶超,迎来突飞猛进的巨变。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厦门社会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结构渐趋优化,住房、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事业日益发达,自然环境、文化底蕴、人口素质不断提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和民生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持续增长,民众普享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成果。 2002年,福建提出厦门“跨岛发展”战略,为厦门新世纪新时期发展指明了方向;2010年,国务院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并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201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厦门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今年年初,厦门又发布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经济特区新一轮改革开放勾画出壮美蓝图。 今年1-8月,厦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3亿元,同比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8.8亿元,同比增长10.4%。去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3.4%,获评国家森林城市。 而今,破狱斗争旧址不仅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作为厦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期免费对外开放。每年“七一”“八一”和暑假期间等,都有众多企事业单位职工、部队官兵和院校师生等来此参观实践、宣誓入党。这首革命先烈用无畏献身精神谱写的壮烈史诗,在数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薪火相传,感召一代代的共产党人,投身特区改革开放建设,为厦门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
相关阅读:
- [ 09-25]一枚子弹留在叶飞将军体内66年 八一七路见证福州走向“有福之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