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文化 > 正文

重启“闽派批评”——访福建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刘小新

2014-10-21 09:26:4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0月2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谢海潮)

9月27日在榕举办的“2014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高峰论坛”,给福建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小新的感觉“就像重启‘闽派批评’的仪式”。“重启即是打开边界”“重启即是重建一个对话的平台”,他在阐述这些观点时,对“闽派批评”重装上阵持乐观态度,并坚信这有助提升福建文化的影响力和能见度。

刘小新主要从事文艺学和台湾文学研究,兼任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福建省美学学会和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他认为,今天重提“闽派批评”,自有其特定的文化语境和社会背景。近些年,当代文学研究提出“重返(上世纪)80年代”的口号,因为那是一个思想解放,也是人文精神高歌猛进的时代,如今还有许多人慨叹“80年代”的文学“更真诚,更打动人心”。那时的文化特质是“纯净”的,不像现在受到商业化的污染。

“本次论坛再提‘文艺批评的变革与创新’,在历史节点上无疑与‘80年代’文学思潮中‘改革与创新’的主流相连接。”刘小新说,“80年代”文论通过几次大的思想交锋,显示其学术开放的诚意,扮演着文化启蒙的重要角色,“闽派批评”即在当年朦胧诗论战中一战成名,打开了思想领域的一扇大门。因此,对于当下而言,“80年代”的闽派批评精神已成为一笔重要的思想遗产,值得我们去总结,去继承。

刘小新认为“闽派批评”是“‘看见’福建文化的一个突破口”,有助于提升福建文化影响力和区域文化发展。他说,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历史积淀,曾发挥过重要影响力的“闽派批评”,其实践经验在当前打造福建“文化强省”的进程中极具启发意义。

要想用好这把思想利器,刘小新认为先要对学术生态的现状做一番盘点:“闽派批评”目前的阵营,主要由在福建和在省外工作的闽籍文论家这两支队伍组成。在学术体制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像南帆教授代表的文化研究群体,孙绍振教授代表的文本细读群体,汪文顶、郑家建领军现代文学研究群体,刘登翰先生代表的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群体,杨春时教授领军的主体间性文论群,周宁教授领军的跨文化形象学研究群……这些团队是生力军,在“闽派批评”的知识生产体系中位居要津。

学术新人特别是“80后”人数不少,多具“博士”头衔,知识基础扎实,像福建师大文学院、厦门大学中文系等院校及科研单位都出了一批“新生代”的代表人物。刘小新说,他们以“观点新锐”和“方法多元”见长,代表了“闽派批评”的未来。

福建各个学术团队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多有建树,在国内文论界颇负盛名。一些身处港澳台暨海外的闽籍文论家也值得留意,像曾获法国艺术及文学勋章骑士勋位的台湾作家王文兴祖籍福州,他写小说也搞文论,对华语世界的文学批评影响深远。刘小新建议把这“三大板块”都纳入“闽派批评”的视野,并建立“三大板块”紧密联系的机制。

刘小新也注意到:近年来“闽派批评”有一个发展趋势,即从过去局限于文艺理论批评,转向到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领域;从纯粹的文学研究,拓展到关注区域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

省社科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复兴广义“闽学”的思想,“这对‘闽派批评’重启有所启迪,重启即是打开边界,建设广义的‘闽派文论’”。刘小新说,重启工作必须注意解决“文论的学术化与当代文化实践脱节”的问题,要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将文学批评与文化实践紧密相连。若能从小说、戏剧、电影等文艺领域,再将边界放大到文化产业等人文领域,“闽派批评”不失广义性和建设性,就能促成福建文化事业的进步。

“重启‘闽派批评’,也是在重建一个对话的平台。”刘小新希望论坛能起到集聚效应,吸引凡是关心福建文化建设的人文学者共同参与,包括港澳台暨海外的文论家,通过与之建立更广泛、更密切的联系,一起为提升当代福建文化的影响力而努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