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目前有七八千台使用期限在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仍在运行,由于住宅电梯的属性、定位不清,电梯维保制度、强制报废制度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期待立规把电梯纳入公共安全范畴 东南网11月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黄云峰) 10月20日,深圳龙岗区龙岗中心城全盛紫云庭花园小区内,11人被困电梯且对外求救无效; 9月14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内,一栋教学楼的电梯突然出现故障,一名男生被夹卡在轿厢中不幸身亡; 9月13日,贵州遵义一小区电梯发生故障,一名乘坐电梯的中年女子在逃生过程中摔进电梯井道丧命。 …… “我坐的电梯安全吗?”屡见不鲜的安全事故让电梯安全问题日益引发公众关注。 去年下半年,省社会建设研究会、福建海峡经济研究院联合开展的住宅电梯安全课题调研结果显示,住宅电梯安全问题频出的症结在于治理模式上,他们建议制定地方法规或部门规章,把住宅电梯纳入公共安全范畴进行监管。 住宅电梯涉及公共安全 “我省最早的住宅电梯是上世纪90年代安装的,至今已经运行了十几年甚至20年。虽然电梯属于特种设备,但是在相关法规中,找不到针对电梯的强制性报废规定。这些运行了十几年的电梯,就像风烛残年的老人,随时都可能出毛病。”省特检院院长张元榕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有七八千台使用期限在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仍在运行。“老旧电梯这么多,不能等到出了安全大事故才来想办法解决。”他说。 为了保障住宅电梯的安全,我省相关管理单位也多次出台措施。例如,省特检院积极推行电梯安全管理七项新举措,这些举措包括为每台载客电梯免费张贴安全警示标志、公布维保单位电话和救援电话、在全省推广电梯轿厢手机信号覆盖等。 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高峰表示,福州市管理部门还专门出台维保单位信用管理办法,强化公共监督,包括向社会公布维保单位的资质、收费标准、杜绝电梯虚假维保等。 “措施不少,为什么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省社科院研究员曲鸿亮表示,当前我省不少住宅电梯存在安全隐患,从表象上看是电梯维保费归集、管理和使用问题。例如,有的物业为了省钱,压价聘请维保单位;有的居民对物业工作状况不满意,故意不缴物业费、电梯维保费……但深层次原因是住宅电梯的属性、定位不清。 “调研组成员认为,从学理、法理和技术规范上看,住宅电梯属于准公共产品,因此要把住宅电梯安全纳入公共安全领域加以监管。”省社会建设研究会会长、律师林立鸿介绍说,根据原国家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定义,公共交通分为水上、道路、轨道和其他类型交通四大类。扶梯、电梯、索道就归属于其他类型之中。 强制推行电梯维保 “基于住宅电梯公共安全的属性,建议把住宅电梯纳入公共安全范畴,制定电梯安全地方法规或部门规章,强制推行废旧老病电梯强制报废制度和电梯维保制度等。比如,把电梯维保费从现在的物业费中剥离出来;居民必须缴纳电梯维保费,业主缴纳住宅电梯维保费不再是合同义务,而是法定义务;物业和电梯维保公司必须切实做好电梯维保工作,否则将遭受法律制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梯安全隐患问题。”曲鸿亮表示。 省人大代表陈展宏也是建议对住宅电梯公共安全进行立规的支持者。他认为:“电梯已经成为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我所知,目前已有六七个省的人大代表对电梯安全立法或立规持肯定态度。” “为住宅电梯安全订立规矩有其必要性,但光靠规则还不够,还需要加强立规后的综合监管,确保法规、规章实施的有效性。”张元榕认为,现有住宅电梯是小区业主的共有财产,如果将住宅电梯安全纳入公共安全领域进行监管,因为牵涉的权利和责任主体很多,管理的环节和牵涉的问题也会很多。即使立了规矩,要想一下子实施到位绝非易事,也绝非一个部门就能管得好的。例如,电梯为什么出事?是居民没有依法按时缴纳维保费,还是物业和维保公司没有尽到责任,还是居民违章使用电梯?说到底,关键要看电梯维保等制度的落实情况。 对此,陈展宏认为:“电梯安全隐患的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共同解决。推动立规,可以堵住一部分漏洞,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吸引公众的目光,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电梯安全。” |
相关阅读:
- [ 11-05]三山大厦三部旧电梯将换"新装" 老旧楼宇电梯升级
- [ 10-29]福州200多个旧楼加装电梯 积木式结构引专家称赞
- [ 10-28]上海电梯专家赞福州旧楼加装电梯模式 称值得全面推广
- [ 10-23]福州九彩新村电梯频出故障 百户业主烦不胜烦
- [ 10-22]电梯从25楼急坠至13楼 七旬老奶奶连跑12楼搬救兵
- [ 10-14]群升国际御园电梯频繁故障 物业称因为品牌不好
- [ 10-14]电梯夹人死亡半月仍未启用 96户居民挤一部使用
- [ 10-08]福州四岁男童商场游玩 左手卷入扶手电梯缝隙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