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们正在进行医学英语的模拟情景对话练习
东南网11月20日报道 本网记者 冯川叶
自1981年开始,我省已经派出13批援外医疗队赴博茨瓦纳进行援助。33年来,我省累计派遣医疗队13批373人次,共诊治患者160多万人次,施行各种手术11万多台次。援博医疗队已经成为当地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医疗卫生队伍,赢得了博国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赞誉。2015年3月,我省将派遣第14批援博医疗队。目前,该批医疗队正在接受出国前外语和业务强化培训。12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水头路都市晴空小区的福建省援外医疗队培训基地。
从今年的2月10日到明年三月份,第十四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的40名预备队员要在这里接受为期一年的封闭式训练。当记者到达这里采访时,队员们正在上课,老师正在对他们进行医学英语的模拟对话训练。老师从他们当中轮流选出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进行模拟问诊对话。
记者了解到,他们培训的课程安排得非常满,每周一至每周五的上午,他们需要到省属的大医院进行业务强化训练,而下午则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医学英语的口语、听力等课程的训练。有时候课程紧,晚上还需要加课。对于这些队员们来说,每晚苦读到凌晨是常有的事,而他们两周才能回家一趟和亲人团聚。
选拔援外队员,需要考核十个指标
第14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的专职队长陈烈平介绍,这40名队员主要来自省立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老年医院、省肿瘤医院以及三明、泉州、莆田等地市的医院。他们大多为70后,平均年龄大约为38岁。
“我们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一个流程下来,大约需要考核十个指标。”陈烈平告诉记者,这些援外队员通过自主报名和科室推荐的方式选送上来,考核组则需要对他们进行面试等各方面考察来选拔。对于内科医生,除了面试以外,还需要走访队员所在单位,对其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进行了解;而对于外科医生,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查看其手术记录等。
25岁的未婚姑娘主动报名
今年25岁的程晓雪是省妇幼保健院的一名新生儿护师,她是这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预备队员中最年轻的一个。也因为太年轻,考核组在选拔时还有过顾虑。负责这批队员选拔考核的陈烈平告诉记者,当初考核组考虑到程晓雪太过年轻,还曾担心她工作经验不足,不能胜任援外的工作。当考核组把这一顾虑告诉程晓雪时,她自信满满地保证:“绝对能一针见血!”说起主动报名援外,程晓雪说,当初也没多想,就想着自己符合条件,而且这是一个很光荣的经历,所以就报名了。而同为医务工作者的父母也十分支持女儿的选择。
援外医疗,夫妻齐上阵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这批队员当中,有四对夫妻。谢泽铨和黄峰黎就是其中的一对。他们俩都是莆田市第一医院的医生,丈夫谢泽铨是泌尿外科的主治医师,妻子黄峰黎是神经内科的主治医师。由于夫妻俩都要出国援外,他们只能把还未满2岁半的儿子送回了江西老家让外公外婆来带。黄峰黎说,集中培训的课业很紧张,学习压力很大,她和丈夫每天晚上都要苦读到凌晨一两点,而白天还要到医院进行和业务强化和上课。为了练习口语,夫妻俩平时的对话几乎也都是用英文。而对于他们夫妻来说,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给儿子打电话视频。“我们培训加上出国的时间要三四年,我们肯定是要错过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的时期。但是有得有失,我们还是不后悔我们的选择,相信孩子长大后也会为我们曾经的经历而骄傲。”黄蜂黎说。
时隔五年,他选择再度援外
辜建明是三明市第一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也是这批援外队员之一。其实援外工作对于辜建明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早在2009年,他就曾作为第13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针灸科医师进行过为期两年的援外工作。而时隔五年之后,他选择了再次踏上非洲大地,为援外工作再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他们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在人的后背上扎得像刺猬一样,都觉得很可怕,并且对这样的治疗方式表示怀疑。”辜建明说,针灸是中国的特色医疗,这样的治疗方式对于崇尚英美医学方式的非洲人来说并不容易被接受。但是一次治疗经历让这样的情况有了改观。
有一次上午上班,辜建明同一个科室的一位医生前天夜里睡落枕了。辜建明见状便自告奋勇地为同事进行治疗。他知道非洲人一时还不能接受针灸,于是他就采用了一个更为简单的治疗方式。他在同事的身上找到了一个穴位,用手掐,对方感觉酸胀却并不会很疼。三分钟后,他让对方试试脖子。原本僵硬酸疼的脖子,立刻就能活动自如了。非洲同行在接受了这一神奇治疗后,十分惊讶,高兴之余当场表示要跟着辜建明学针灸。也从那以后,来找辜建明看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腰肌劳损、扭伤、等等这类非慢性病,显著的疗效让非洲人直竖大拇指。
别看辜建明是第二次报名援外,但是塞内加尔讲法语,博茨瓦纳讲英语,语言关对他老说一样要重新过。这对今年已经47岁的辜建明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辜建明说,之前两年的援外的经历已经让自己和非洲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之所以再次报名援外,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在有生之年能够再次以一名援外医生的身份踏上非洲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