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建经济 > 正文

福建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行动:一起追逐年年有鱼的梦想

2014-11-24 09:12:2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一起追逐年年有鱼的梦想

日前,增殖放流工作人员在闽江口川石岛立桩礁附近海域投放鱼苗。

东南网11月2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黄云峰文/图)

“今年,我省放流了16亿尾(只、粒)鱼虾贝藻等种苗!”临近年底,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在回顾增殖放流工作时,显得十分自豪。

16亿,在这个数字的背后,是福建孜孜不倦致力于恢复海洋与渔业资源、改善海洋与渔业生态环境的一个注脚。

今年省海洋与渔业厅启动了《“百姓富、生态美”2014年福建海洋生态·渔业资源保护十大行动方案》,其中把“开展大规模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专项行动”作为“十大行动”的主要行动之一,不仅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积极认捐认购支持增殖放流工作。我省投放的水产苗种不仅品种多、质量好、采购成本省,放流品种也更加凸显福建特色。

放流幕后汗水多

在普通人看来,增殖放流似乎很简单,就是将一桶又一桶的鱼苗倒入江河湖海中。

然而对于活跃在增殖放流一线的技术人员来说,每一次增殖放流的背后,都有着旁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和努力。

“增殖放流是一项科学决策,放什么品种,放多少数量,在什么地方放,还有何时放,都是需要经过科学论证。”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张良松副站长介绍说。

一次成功的增殖放流,往往需要提前几个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确定了增殖放流方案后,增殖放流项目实施单位就要提前几个月通过招标方式购买鱼苗,其间还要做好跟踪和监督检查工作,以免鱼苗届时不符合要求。

放流前夕,大家的工作更是紧张:取样、测量鱼苗的长度和计算数量,检测鱼苗的活力……鱼苗一般是在上午投放,为了将鱼苗顺利装车、运送到放流现场,大家头一天晚上往往都是半夜行动,通宵无眠。

认捐认购助力增殖放流

每完成一次增殖放流任务,作为我省增殖放流工作具体执行者的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技术人员就会显得十分高兴。

近几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导致我省近海渔业资源衰退。但是,据渔民反映,今年我省捕捞的长毛对虾、日本对虾产量明显高于去年,这说明近两年所放流的对虾苗种取得了实效。

与这些看得见的变化相比,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踊跃支持并参与到增殖放流工作中来,让常年活跃在渔业资源保护工作一线的人员感到高兴。

近几年,社会各界渔业资源保护意识越来越浓。不少企业和个人还主动认捐认购,用实际行动支持增殖放流工作。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由企业和个人认捐认购用于增殖放流的苗种数量近7亿尾(只、粒)。

来自社会各界的强力支持,打开了我省增殖放流工作新局面。据介绍,往年我省投放的各类水产苗种一般维持在5亿尾(只、粒)左右,今年投放的总量迅速攀升到了16亿尾(只、粒)。

“除了数量提升,投放的苗种种类更加丰富了,连紫菜苗种我们也将它们移植到特定海域的岩礁上了。”我省紫菜专家刘燕飞介绍说,有了社会资金的支持,一些没有列入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的福建本土品种也被列入了增殖放流的计划中来。这无疑更有利于我省的渔业资源恢复。

期盼更多关注和支持

“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是增殖放流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认识到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科学做好增殖放流工作。”张良松说。

我省民间不少人喜欢买鱼苗放生“积功德”,不过因为不少人不懂得物种的特殊性,常常好心办坏事,将外来物种放到自然水域,很容易对本土渔业资源造成巨大伤害。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巴西龟等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专家建议,如果有人有放生鱼苗的需求,可与当地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联系,通过认捐的方式,由增殖放流管理部门代买鱼苗,或者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放生,这样既能够献爱心,又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除了不断提高增殖放流的科学性,专家还呼吁说,虽然我省增殖放流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在一些地方,部分渔民依然缺乏生态保护观念,“绝户网”、“迷魂阵”等捕捞手段轮番上阵,对一些渔业资源造成了毁灭性的损害,必须予以坚决制止。

“增殖放流的目的就是丰富海洋与渔业资源,改善海洋与渔业生态环境,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离不开渔民兄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