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建经济 > 正文

建阳建盏:消失数百年重回百姓人家

2015-01-01 09:07:1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建盏归来

东南网1月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柳滔 通讯员 王柳珍)

核心提示

建阳建盏,一个已退出历史舞台数百年的事物,正在市场的驱使下渐渐复兴。最近两年,建阳集中使出一系列手段,准备从建盏这座古老的“文创金矿”中挖掘出新的财富来。

近日,记者在南平市延平区一位朋友家里喝茶。茶几上放着他的茶杯——一只建盏。朋友说:“上星期我们去建阳谈业务,顺便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去建盏商业街,那里有很多好看的建盏,非常有特色,我就买了3只,每只300元。”

建盏这个古老的事物,一年前在建阳尚不为大众所知。现在,将建盏当作茶具或收藏品,已在闽北普及。

据建阳市文体新局局长叶晓华介绍,近两年,建阳组织了众多建盏企业参加海峡两岸茶博会、厦门文博会以及台北故宫的文化交流活动等。在参加这些展会时,“金油滴建盏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一只金油滴建盏卖出50万元”等新闻,将建盏的知名度不断推高。

建盏流行于宋代。明代后,建盏渐渐退出市场。

而现在去武夷山、建阳和南平市区看看,许多人家里用建盏茶具泡茶;茶叶店里,老板会在茶几上“养”一只建盏主人杯。在北京马连道茶城,越来越多闽北籍茶商顺便在店里放几套建盏茶具销售。

消失几百年后,建盏回来了。

生产销售良性发展

从2010年开始,建阳开始涌现出规模不一的建盏生产企业和小作坊。生产的虽是仿古的建盏,可这些企业都爱创新。

建盏工艺师郑兴梨创造了蓝兔毫、柿红釉两种新的建盏釉色;器形上,他创新生产出手串、油灯、佛珠、佛钵等建盏产品。在2014年的厦门文博会上,他的作品“曜变茶末釉凤凰盏”获得中华工艺优秀作品奖金奖。

建阳芦花坪建盏有限公司是建盏产品种类最多的企业,不仅有独创的金斑、铜红等10多种釉色,而且创新生产了烟灰缸、香具、酒具、笔筒、花瓶等器形。在建盏发源地——水吉镇,这家企业的展厅里,数百种产品布满柜台和架子,最便宜的茶杯每只二三十元,个别极品售价数万元。

芦花坪公司拥有电窑、气窑和复古的“龙窑”,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销售手段主要为批发,零售极少,客户基本都在北京,销量最好的是每只售价数千元的油滴盏。销量最大的是“贵溪堂”公司,它采用低价策略,南平和建阳举办的很多活动采购的就是“贵溪堂”的茶具作为礼品,每套售价数百元。建阳市御窑陶瓷研究所的黄美金走的是高端收藏品路线,“一年不开工,开工吃三年”。

2013年,建阳评选出12名建盏制作技艺传承人,其中有2名是“80后”。越来越多人才正在加入建盏产业,他们中有的是子承父业,跟随家族一起复兴建盏制作技艺;有的是擅长包装、推广和营销的年轻人,已有不少“80后”“90后”利用淘宝、微博、微信平台从事建盏零售。

2013年6月,建阳市政协牵头成立了建阳市建窑建盏协会,吸纳建盏产业链上各方面的人才。

品牌路上深入掘金

2014年12月3日,建阳市建窑建盏协会设在建盏商业街的展示馆里,建阳市政协主席李飞向律师安歆颁发了该协会法律顾问聘书。

建窑建盏协会秘书长魏尚人告诉记者,建阳遇到了一个尴尬的情况:“建盏”商标被厦门人注册了,“水吉建盏”被上海人注册了,“建窑建盏”被台湾人注册了。现在,协会注册了一枚暂时不能对外透露的商标,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聘请了法律顾问,以应付将来要面对的许多法律事务。

2014年10月,建阳市出资160万元请来央视《寻宝》节目,重点推介建盏,这是建阳为扩大建盏影响力,深入挖掘建盏经济、文化价值的一小步。

建阳市委宣传部部长王晓介绍说,2013年,建阳市在芦花坪建盏有限公司建设一座建盏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南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提供了50万元。2014年,建阳市投资300万元、南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投资50万元,在建阳西区生态城建起了建盏商业街,一期已有60多家建盏店开门营业。这里是建阳市区通往闽北最大高铁站——武夷山东站的必经之路,2015年高铁通车后,这条街对于建盏文化的推广作用相当乐观。

王晓说,建阳早已规划将建盏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发展,计划在考亭村建设一座建盏文化园,内含建盏产业培训基地和游客体验馆,可实现培训建盏人才、推广建盏文化、开发旅游体验项目等多种功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