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抗倭历史影响着后人 忘记过去等于背叛,尤其是面对国耻家仇。 正因如此,莆田人民除了延续这一特殊的习俗,如今依旧有一批人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其背后“勿忘国耻、自强不息”的深层含义能让每一代人铭记于心。 毛元林,莆田市三一教协会会长,如今已73岁。他从小就从奶奶那里了解到“做大岁”的由来以及三一教创始人林龙江的事迹。于是,他的人生就和这段历史密不可分。 当时的林龙江目睹家乡的惨状,变卖家产,赈民救灾,收尸瘗骸。据记载,林龙江组织门徒70多人,先后6次在莆田、仙游城乡收尸瘗骸,总共有23800具,其中收埋全尸3000具,火化2000余具,埋葬遗骨百余担。 1996年,莆田市有关方面在市区东岩山发现林龙江当年埋葬倭患死难者骨灰罐的地方,建起庙宇式的“明代倭难义冢”,收藏骨灰5000多罐。2004年8月,明代倭难义冢搬迁至市区石室混元上真人祠侧畔,成为莆田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年来,毛元林会尽自己所能,到教育基地给每一个小孩子讲述那段血与泪的历史。 “在莆仙文化中,抗倭历史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毛元林表示,如今,像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了定期安排学生前来参观,他希望能有一个更大的平台让其真正传承下去。 不过,在莆田,这样的平台还有不少。抗倭古战场林墩戚公祠、抗倭圣迹东镇祠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东镇祠堂内遗存有明朝的石门鼓、石珠等文物,特别是正殿外墙石壁保存创建时的石佛子衣、佛子饭等图案,十分独特。 东镇祠主任吴玉书今年已85岁,在当地德高望重,其延续了林龙江的精神,平时生活节俭,一遇到别人需要帮助时就会慷慨解囊,持续这样做已长达50多年。据吴玉书老先生介绍,这些石佛子衣、佛子饭是特别为抗倭英雄、遇害乡亲所设立,当时大家都被抢得没有任何钱财,只能通过这种朴素的方式来寄托对先烈及亲人的感恩和思念。 值得欣慰的是,历史并不曾出现断层,年轻一代也对这段历史了解不少。 对于11岁的曾承婕来说,每年的“做大岁”习俗,以及抗倭历史,多多少少都会从祖辈那里以及学校的爱国教育中了解到。同样的,12岁的陈于枫,虽然坦言老人家说的有些话听不明白,但也知道缘由抗倭,大年初二也会听从老人家的话,乖乖待在家里。 在他们的童年记忆里,“做大岁”和除夕夜一样隆重,鞭炮声、烟花焰火,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亲戚朋友在新的一年互相串门,小孩子也十分开心,看烟火、玩爆竹,每年过两次年,家家户户都能热闹两次。 |
相关阅读:
- [ 01-06]妈祖文化扎根福建走向世界
- [ 01-05]习近平:时至今日 严复的科学与爱国思想仍不过时
- [ 01-05]“盗火者”严复: 转型时代的启蒙先驱
- [ 01-05]习近平:严复的科学与爱国思想仍不过时
- [ 10-21]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福建获奖作品综述
- [ 04-05]台湾扫墓习俗:培墓、压纸有讲究
- [ 03-30]“闽文化研究学术论丛”正式出版发行 已出版3册
- [ 10-28]福建翰墨金石艺术馆亮相文博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