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9岁的村民余生庆说,过去,村里畜禽到处跑,路面都是粪便;村民随手乱扔垃圾,啤酒瓶、饮料瓶甩手就扔出屋外;特别是村里的小河,常常因垃圾堵塞河道,臭不可闻。 以往,余源村主要采取不定期清理垃圾的方式,有时10来天,有时个把月,垃圾多了,才雇人清理。村口垃圾池里的垃圾,主要靠乡里统收统运,因为相距4公里,所以常常得不到及时处理,恶臭熏天,蚊蝇乱飞。虽然处理垃圾每年要花一两万元,但是收效甚微,“垃圾围村”成了棘手事。 去年1月,该村开始尝试用新方法治理垃圾。首先,将保洁任务交给村民肖流珠,每月900元,视保洁任务轻重,由其自行决定,单独或再请一名村民帮忙保洁。每天清晨6时许,肖流珠就起床打扫卫生,一天大概要花三四个小时。“虽然工作脏点累点,但每月能赚900元,不错呢。”她很满意这份工作。 有了保洁员后,如何让村民们参与进来,是个让人费神的问题。村支部书记余秀星说,过去,村民们都认为保洁是政府管的事,与他们无关。村委会牵头,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几次讨论,决定采取让村民支付卫生费的办法,补贴垃圾处理费用。“每户每月5元,一年60元。钱不多,主要是让村民们明白,他们出了钱,在这上面就有话语权。”余秀星说。 去年3月,42户村民率先交钱,效果立竿见影。这些村民自觉多了,都能将垃圾倒进垃圾桶,改掉了乱扔垃圾的坏习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出了钱,谁也不好意思破坏。而且,这些村民主动成了卫生监督者,看见其他人乱丢垃圾,都会理直气壮地制止。 余秀星告诉记者,这一措施成效之快超出意料,绝大多数村民都交了卫生费。“交了钱,大家都认真起来,保洁成了每个人都关心的事。”他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将乐县在一些农村开始尝试收取卫生费,困难户的钱由村里代出,这样,让大家从心底产生责任意识,发挥村民的自治热情。 借力村规民约,普及垃圾分类观念,减少源头六成以上的处理量,处理方式不再简单粗放 余源村保洁员肖流珠告诉记者,现在她的工作量减少许多,每天大概只有“一个板车”的垃圾,约200公斤。她计算过,往年村里的日垃圾处理量约为500公斤,现在大约减少了六成以上。 这其中的奥秘在哪?村干部周秋兰带记者绕村走了一圈。原来,村里去年3月新安装了30个垃圾桶,覆盖每个角落,其中10个还是分类垃圾桶。记者看到,放置不可回收物的垃圾桶和放置可回收物的垃圾桶上都分别标明了废弃物种类。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后,日垃圾处理量明显减少。村民先自行消化了部分可回收垃圾,约100公斤;再经过肖流珠分类处理,又回收垃圾约200公斤。这样,只有约200公斤的不可回收垃圾需焚烧或无害化填埋处理。农村家庭居住比较分散,实行垃圾分类后,不仅减少了处理总量,也减少了处理成本。 |
相关阅读:
- [ 10-22]农村垃圾桶叫好不“叫座”
- [ 06-14]农村垃圾污染令人忧:贪图方便成陋习 河道成垃圾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