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东南网事:仓山40余所小区配建幼儿园仅10余所移交

2015-01-22 08:49:1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林晨  
分享到:

交通违法、欠电费或影响贷款 信用数据纳入范围引争议

东南网1月22日讯(本网记者 陈薪宇)闯红灯、醉驾、欠缴税费,这些行为都将影响市民的个人信用?据报道,广州正在搭建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这一信用平台将为每一位公民、每一个机构设立社会信用代码,集纳公民个人的金融、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这些信息将影响到公民的信用贷款。消息随即引发网友关注。

撒花:诚信社会的积极探索

据了解,广州拟将交通违法违规信息、欠缴电气费、窃电、以虚假资料违规套取公积金等内容纳入个人信用记录。这一做法得到不少网友支持。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建设诚信社会的积极探索。

“与信用挂钩,就是与每个人的生命挂钩,这其实是尊重生命的做法”,厦门网友“sin沈银”认为,应支持交通违法与个人信用挂钩,“如果重罚能遏制中国马路上群魔乱舞的行为,那么用信用流失的恐惧换来十字路口百姓的安全,也是值得的。”

福州市民陈先生也认为,把欠缴税费纳入诚信系统比单纯的罚款要更有效,“一些不文明或违法行为屡见不鲜是由于违法者没有受到相应处罚,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和教化手段提高国民的基本素养,是很有必要的。”

网友“一叶知秋”表示,这一举措将促进全社会成员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如果信用卡欠费,会影响房贷、车贷,因此很多市民很看重金融信用。如果信用体系建设将拓展到更多领域,交通违法违章就将被记录在诚信系统中,也会促使更多人重视并自觉规范自身行为,那么对社会发展来说肯定是好事”。

一些网友也指出,对严重违规造成后果和损害的典型案例、事件应予以曝光“亮丑”,以此警示大众,从而减少不文明的违法行为。

拍砖:滥用信用平台

也有网友认为,闯红灯、醉驾、欠缴电费等行为与“金融信用”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将其纳入信用记录,有滥用信用平台的嫌疑。

“根据该征信体系,一个闯红灯被处以交通罚款的人可能还要面临贷款难的处罚,这不仅是对公民正当权利的侵犯,还有扰乱交通法规的嫌疑”,网友“马到功成”质疑道,“至于欠缴电费的行为,就更属于普通的市场交易纠纷,将其计入公民征信体系,简直有“公器私用”的意味,难道电网公司给相关部门赞助费了?退一步讲,如果欠缴电费要被计入诚信记录,那么欠餐馆一顿饭钱是不是也要被计入?”

网友“霹雳辕檀”说:“行人闯红灯、醉驾、欠缴税费等行为同个人信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如果因为闯了一次红灯就会对找工作、办贷款造成不利影响,于情于法也都说不过去!”

也有网友指出,这一措施甚至可能会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网友“半野”说道:“比如一个闯红灯或者当街吐痰的人,完全可能借贷资质强、还款记录良好,金融机构却因为这些无关行为而错失一个优质客户。”

“对公民而言,这种征信体系还会带来‘重复执法’的法治困境”,网友“the王”建议,按照交通法规,闯红灯、醉驾等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违法者一旦接受完法律的惩处之后,仍能享用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网友“侃大山”建议说:“各地正大力推进管治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借助一个无所不能的信用评级系统,去规范公民行为的方方面面,其实是典型的大政府思维。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政府应该给予公民足够的自治空间。”

律师:需要细化标准

就此,记者咨询了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律师许水清。他认为,交通违法属于法律范畴,而个人信用的判断属于道德范畴,将二者挂钩的做法并不妥当。

许水清认为,将其行为与个人信用挂钩导致个人无法借贷或参保,这样的处罚过重,“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出现交通违规行为,但不代表他是蓄意违法。而且个人信用的评判涉及银行、保险等多个行业,操作起来并不实际。”

“几次闯红灯、几次警告或罚款才会纳入信用体系并没有明确说明,这样不够明确的新规在施行过程中难免会造成误伤”,许水清也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就如何惩罚设立更加细化的标准,“比如闯红灯得分情况,如果有人真有生命攸关的急事要闯红灯,到底是法理重要,还是急事重要,要有标准才便于执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