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凌文彬:一生痴迷竹编 在困境中坚守竹编梦

2015-01-23 10:22:0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月2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升)

倾心尽力编织《花木兰》

“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完成对泉州改良竹编艺术作品《花木兰》的创作,这是我一生的夙愿。”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泉州竹编技艺唯一传承人凌文彬说道。67岁的凌文彬家住泉州市鲤城区西街613号。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西街,是泉州现存的最古老街道,也是闽南文化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在凌文彬的作坊正中间摆放着一尊栩栩如生的花木兰头部竹编,正在作坊里修饰竹编作品的凌文彬说:“维纳斯以残缺之美征服世界,泉州竹编的花木兰将来也会以独特的神韵惊艳天下。”

据凌文彬介绍,早在宋代,泉州竹编就盛极一时,竹编工艺品是当时泉州的一种大宗出口商品。到了现代,泉州著名国画家李硕卿在泉州传统竹编的基础上,结合台湾、日本的竹编技艺,创作了很多仿古造型的竹编器皿类作品。改良后的竹编产品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身,既活灵活现,又经久耐用,被列为福建非遗保护项目。

早年,泉州竹编随着先人的足迹漂洋过海。第一代改良的泉州竹编作品中有《双孔提篮》《贯耳》《双耳盘》等22件作品到过意大利、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展出。“当年中国美协还向李硕卿颁发过‘出国工艺品展览奖’。”

“泉州竹编保留了原始竹编富有弹性、韧性和轻巧的特点,同时颇具闽南特色。”凌文彬说。可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传统竹编工艺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问题。凌文彬目前最大的愿望是,国家尽早落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政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