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2月8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陈荣富)过去的一年,莆田市全力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1502.1亿元,同比增长11.1%;财政总收入175.08亿元、同比增长14.3%,地方财政收入110.30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位。
但与我省其他设区市相比,莆田没有一个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也没有一家超百亿元的企业;重大项目少,缺少龙头企业、领军企业;经济总量偏小,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新年里,如何在与自贸区为邻中寻找新常态孕育的新机遇?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打开对外开放新局格?在近日召开的莆田两会上,这些事关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问题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抓龙头、铸链条,着力发展临港产业
莆田地处闽中沿海,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等三湾环绕,发展临港产业有独特优势,潜力巨大。
近年来,莆田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以港兴市、产业强市”的发展战略,港口及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临港产业项目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去年,46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92亿元。其中,投资超过亿元的项目248个,投资超过10亿元项目20个;对接央企、民企、外企项目300个,完成投资746亿元;与省属企业对接合作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95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一期工程、向莆铁路莆田货运东站、福厦铁路仙游客运站等项目建成并投用;湄洲湾港口铁路国投支线、湄渝高速公路莆田段等项目也顺利推进。至此,莆田铁路运营总里程达134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成184公里;已建成的港口吞吐能力达3770万吨,在建的达4714万吨;木材装卸能力达到300万立方米以上。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莆田发展临港产业的春天来临了。”在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为政府提出“抓龙头兴产业、打造临港产业集群”的“336工程”计划点赞。
“336工程”即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工艺美术3个千亿支柱产业,积极培育高端装备、医疗健康、电子信息3个500亿元新兴产业,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石门澳工业园、东吴临港工业园、兴化湾南岸工业园、莆头工业园、仙港工业园、东峤工业园6个园区。
“莆田市这么重视化工新材料的发展,我们很受鼓舞。”中锦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雨说,中锦落户石门澳工业园,目前公司在建的CPL(己内酰胺)项目属于基础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可以带动一大批上下游产业集聚。
“‘336工程’,对莆田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是个大好消息。”从事医疗投资的刘亚勇代表说,前不久福建健康产业园落地莆田,这是健康产业发展的大平台,希望政府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打造成莆田乃至福建的一张名片。
培育产业龙头,打造产业集群,项目是关键。今年,莆田安排重点项目500个,年度计划投资980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121个,年度计划投资344亿元。以项目为支撑,推动发展,以期实现GDP增长11.5%、财政总收入增长14%的目标。
借力妈祖文化打造“网上自贸区”
莆田是妈祖故乡,妈祖文化借船出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播世界各地。
如何借力妈祖文化,发挥侨乡及对台优势,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城市合作交流、打造“海丝”核心区?
“妈祖文化是海洋文化的一面旗帜,妈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使者。‘海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肯定绕不过妈祖。”市人大代表、湄洲妈祖祖庙董事长林金榜说,莆田在建筑遗址、文物等方面与海上丝绸之路关系紧密,在当前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莆田要主动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妈祖文化交流,湄洲妈祖祖庙也将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宫庙以及海外有影响的重要宫庙联谊交流,凝聚妈祖信众力量,通过举办“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等活动,把妈祖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把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发扬光大,提升、扩大妈祖文化和妈祖故乡莆田在“海丝”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争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赢得先机。
莆田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积极主动对接和借鉴福建自贸区政策、建立投资准入、贸易便利化等新机制”。许多代表表示,莆田虽未列入自贸区范畴,但与自贸区为邻,仍可学习借鉴、复制、推广自贸区的经验,促进对外交流与贸易合作。
莆田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如今的经济外向度也比较高,具有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悠久历史和现实基础。特别是近年来,莆田电子商务的发展快速,线上电商企业去年新增69家、总数达100家,零售网商密度、网商发展指数分别位列全国百强城市第5位和第18位。
“要立足莆田、放眼世界,发挥电子商务、商贸业、仓储物流业、新兴现代服务业等方面优势,大胆试、大胆闯、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推动自贸区政策尽快在莆复制推广。”外贸企业界代表纷纷表示,期盼莆田以打造“网上自贸区”为突破口,更好更快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