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星在研讨会上发表演讲:海纳百川 乘风破浪
2015-02-13 08:53:4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陈晖 |
分享到:
|
去年8月,在距离泉州不远的厦门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四届海洋部长会议通过《厦门宣言》,主张构建更全面、可持续、包容和互利的亚太海洋合作新型伙伴关系。要实现这样的伙伴关系,对接合作是最有效的方式。 对接首先是古今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古已有之,2000多年前中国人、印度人、阿拉伯人就驾驶海船互通有无。宋元时期,泉州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千帆竞逐,梯航万国,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十几天前,印度旅游年在中国北京举行,印度总理莫迪说,几千年来,印度和中国之间结成了不可分割的纽带。中国古代高僧玄奘到印度取经时曾经到过我的家乡古吉拉特邦,回到中国后,回到了习近平主席的家乡陕西。印中两大古老文明曾经为世界奉献良多,21世纪是亚洲世纪,中国和印度将一如既往为整个世界作出贡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需要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增强亚洲人认知海洋、进取海洋、经营海洋、发展海上合作的自信心,继承和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 第二是陆海对接。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离不开沿海港口。海上重点港口建设,也离不开陆上腹地和交通线。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实现陆上和海上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内陆和海洋文化的交融,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陆海运输大通道,让沿海和内陆的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是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现在到了对接各国战略规划的时候了。对接不是你来规划我,也不是我来规划你,而是在尊重彼此规则的基础上,找出共同点与合作点,进而制订共同规划、推进合作项目。例如,印尼总统佐科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和“海上高速公路”,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不谋而合,海洋合作正成为中国与印尼双边合作的新引擎。 对接最终要靠人来实现,要以人为本,靠人心相通。我的同事王嵎生大使,在斯里兰卡常驻十余年,夫人病逝于科伦坡,他对斯里兰卡人民感情笃深。前不久,他以84岁的高龄再赴斯里兰卡出席研讨会,用当地僧伽罗语致辞,就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赢得热烈反响。他在夫人的墓前献花,老泪纵横但无怨无悔。所以我讲,海上丝绸之路不是横空出世,而是几代外交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心愿和积淀。 |
相关阅读:
- [ 02-13]李肇星妙语论"海丝":"一带一路"是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
- [ 02-10]李肇星出席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新春招待会
- [ 11-15]李肇星鼓励闽企保护好青山绿水
- [ 06-27]李肇星:解决中印边界问题需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谈判
- [ 05-29]李肇星:亚洲拒绝任何企图制造拼凑军事集团的行为
- [ 04-12]国新办原主任:领导人出访是非常有效的公共外交
- [ 03-09]外长王毅:习近平本月访欧
- [ 03-04]丝绸之路和平奖委员会在京成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