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圣彩
王泽生
东快讯(记者 林娟 吴静 通讯员 林雄 文/图)经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评审,近日省政府下发关于2014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厦门大学的林圣彩教授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王泽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同时,授予“微型生物在海洋碳储库及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2项成果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TKK代数及Virasoro-like李代数的表示理论”等3项成果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芬斯勒几何中的比较定理与子流形”等5项成果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授予“金属结合剂牢固把持金刚石磨粒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等2项成果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菌草栽培灵芝及其有效成分的应用”等2项成果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高效毛细管电色谱微分离技术及其应用”等7项成果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授予“海洋船舶重防腐涂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等11项成果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授予“低品位复杂黑白钨资源绿色高效开发”等57项成果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制备工业炸药用硝酸铵溶液应用系统的研究”等100项成果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并对获奖者颁发奖状、证书和奖金。
王泽生:让中国双孢蘑菇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1983年,王泽生就已在福州长乐市鹤上镇新览村研究、推广双孢蘑菇。他说,当年我常在那里的农户家里蹲点,亲眼见证了两代人逐渐成了种植蘑菇的大户,靠着As2796品种的双孢蘑菇发财致富。
据悉,历时30年的研究与推广,老中青三代专家梯队接力,选育出As2796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7个杂交新品种,率先建立中国特色的工厂化制种、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和生产模式,在市场需求和农民增收的拉动下,As2796占全国双孢蘑菇栽培面积80%,一举扭转了菌种依赖国外引进的局面。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王泽生教授说,目前全球年产双孢蘑菇460万吨,中国约占全球产量与出口量的50%,丰富了百姓餐桌,改善了营养结构。自主创新的引领与支撑,实现了中国双孢蘑菇产业规模,跃升世界第一的跨越式发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研究机构常因缺乏种质资源,筛选野生不育株困难等因素的制约,而无法开展双孢蘑菇育种研究。王泽生教授介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建立的种质资源库,保藏菌株总量世界第三,位居美国、法国之后。
2001-2004年间,四川、福建等食用菌研究机构合作,通过野外考察、杂交鉴定,首次发现我国西藏、四川、青海等地,存在双孢蘑菇丰富的野生种质资源和特有种质,证明中国也是双孢蘑菇的原产地,占据了国际贸易主动权。
面对未来挑战,他认为,通过原产地保护,从野生种质中发现耐寒耐热、抗病虫优异的菌株,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替代当前主栽品种,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其次,应对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加强与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合作,推广机械化栽培、工厂化周年生产稳定价格等新技术,同时延伸产业链,利用栽培废料生产有机肥,种植花果菜,发展生态循环产业。
林圣彩:曾被媒体称为个性科学家
相较于王泽生,林圣彩显得更加神秘。昨日东南快报记者通过多方联系林圣彩本人,均以本人不喜欢接受媒体采访为由拒绝采访。
东南快报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林圣彩教授曾被媒体称为个性科学家。
林圣彩是癌症分子生物学家,他所领导的课题组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是揭示了细胞如何防止癌变的内在机理。2009年,这一成果被刊登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这份杂志是英国《自然》杂志的子刊,被认为是细胞生物学领域的顶尖杂志。2012年,林圣彩的课题组在“揭示营养匮乏引发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被评选为“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林圣彩的经历总是那么出人意料,上高中时他文科成绩很好,但理科成绩却一般,但他却偏偏选择做一名理科生,今天成了一位生命科学专家。他时常对他的学生说,要多学一些“没用的东西”。他认为,文科和理科应该是相互兼容的,这样才能发挥出1加1大于2的效果。
在厦门大学,林圣彩因为个性,一直充满争议,但是,越来越多的厦大人认同一点,林圣彩最可取的一点是:他从不惧怕把比他更强的人引入他手下。
他用自己的独特方法来管理学院,他把它概括为:底气、正气和爱心——“底气”指的是,领导者自己一定要有相当高的科研水平;“正气”则是绝对不能有功利心,“爱心”就是要对集体有关爱。
林圣彩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王泽生
福建省福清市人,1954年1月22日生,1982年7月厦门大学微生物学专业毕业,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委员。现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二级),福建省农科院食(药)用菌生物学与产业化技术研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岗位科学家、十美双孢蘑菇合作项目主持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