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安县小岞镇,村民正在新房前做农活。林辉 摄
林熙 张德遴 摄
在永安市大湖镇新冲片区,农村老人在排练新年联欢会的节目。本报记者 林辉 摄
东南网3月1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全国人大代表、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与贫困的斗争很早就开始了。
这位来自基层的代表,曾用10余年的时间,将不靠山不靠海、面积仅1平方公里、原本贫困落后的蓉中村,打造成全国文明村。
2012年起,他带领志愿者团队跨省参加“双联”活动,把东部先进的发展理念带到甘肃的两个村子,两年内帮助他们甩掉了贫困村和“空壳村”的帽子,人均年收入过万元。
去年,由省委组织部牵线搭桥,蓉中村与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签订共建协议。在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等智库的参与下,李振生提出了“企业进村、老板入户、结对帮扶、贫富互助”的新思路,在下党村建起了爱心茶园。
“这里缺少的从来不是种茶的手艺,而是管理经验和销路。”李振生为下党村想出的招数是,发展中国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面向全国招募爱心茶园主,聚合爱心、定制茶园,实现茶园与茶杯的直接对接,让城里人以公道价喝上生态好茶,也让下党村民直接受益。“在这种模式下,帮扶者是以茶叶作为回报的,更符合社会扶贫的发展趋势。”除了茶叶,还可以发展包装、印刷等相关产业,吸引年轻人回到村里。他计划用五年时间,让下党茶形成自己的品牌,“扶上马之后,就该靠自己走路了”。
这一“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思路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大力支持。
在李振生看来,尽管由于经济社会状况不同、具体扶贫模式不同,但目标一致:“关键要让村里人动起来,把本地资源利用起来,使贫困地区自己会造血、能长肉。”
李振生认为,想要脱贫,一味地要钱是不对的,最终还要靠发展来实现,而不能总是等、靠、要。所以,首先要帮助村民摆脱的是意识贫困。今年大年初九,他自费把37名下党村村民请到了蓉中村,激发他们改变家乡的激情。“脱贫是一场硬仗,需要更多脚踏实地的人愿意为改变家乡面貌作出贡献。当然,他们的付出,也应该获得相应的回报。”
其次,要有致富带头人。李振生建议,利用设在蓉中村的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对挑选出的带头人集中培训1个月、跟踪创业指导11个月。等他们真正把本事学到手以后,再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土地作为资本,入股大型龙头企业,实现企业与农民结对子。
了解不少“空壳村”、“空心村”、“三留守”村的情况后,李振生深感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他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勇于担当,以扶贫攻坚为己任,不断探索科学扶贫、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内源扶贫和社会扶贫的新路子,“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当把扶贫攻坚工作列入党委、政府负责人政绩考核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