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幻灯片> 正文
分享到:

寻找良种:一位农民科学家的毕生追求

2015-04-09 10:48:3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70岁的张联财,是南安市码头镇东大村一位地道的农民,也是福建省优质稻主推新品种“东联5号”的培育者。

70岁的张联财每天还在地里与稻谷打交道。再培育几种优质稻米,让大家吃得更好是他毕生的追求。

东南网4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王毅 通讯员 陈鑫炜 侯锦超 图/文)

70岁的张联财,是南安市码头镇东大村一位地道的农民,也是福建省优质稻主推新品种“东联5号”的培育者。

进村的路曲曲折折,但只要提起张联财的名字,妇孺老幼都会准确地指出他家的方位。可车到了门口,却找不到老张本人。在家人的指点下才发现,门前的大片水田里,一位老者正顶着日头俯身劳作,他正是张联财。

1965年,初中文化的张联财被生产队选派参加矮秆水稻的推广,从此一生与水稻结缘。从开始的一窍不通到如今成为高级农民技师、水稻育种专家,他培育的优质稻品种“东联5号”已推广种植80多万亩。老张这一路走来,“执着”二字是他最深刻的人生写照。

  张联财在阳光下挑选试验稻米,丰满的谷穗将被用来做来年的种子。

早些年,为了买科技书籍,他上山割草挑去卖;为了弄懂一个问题,他步行30多公里去县城良种站请教;甚至走上一两天的路,去厦门、泉州、漳州等地找农业专家取经。在培育良种的过程中,张联财花光了家里种植柑橘和养猪的收入,甚至去贷款搞研究。从“认真3号”的育种成功到曾在福建省优质稻评选中拔得头筹的“东联5号”,张联财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汗水。

如今,张联财还在继续着自己的稻田梦,“不仅仅是产量高,还要让百姓吃得好,培育出口感更好、营养更高的稻米是我的目标”。在他租种的100多亩稻田里有试验产种田、有繁育良种田,50多个育种材料在张联财的地里等待着时间的检验。

古稀之年,张联财在试验田里用“东联5号”、紫色稻、红色米的秧苗间插出“丰收梦”的字样。有梦的人生不会苍老。

张联财手里捧着的是他最新培育出的紫色红米,这种稻米抗病强,产量高,营养丰富,而且价格是普通稻米的一倍以上。

张联财在水田里准备分秧。作为村里农业科技示范场的负责人,每年春耕时节是他最忙的时候。

买来各类资料、书籍参考比对,张联财通过自学一步步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民育种专家。

去年张联财盖了新楼,在楼顶正好可以俯瞰近百亩寄托了他一辈子心血的试验田。

张联财在为田里的水稻品种准备标牌,目前他的试验田里有50种育种材料在进行试验。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