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1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网络上,有不少好事人士总结了各种解酒妙方,如西红柿汁可解酒后头晕,新鲜葡萄可解酒后反胃、恶心,西瓜汁可解酒后全身发热,芹菜汁可解酒后胃肠不适、颜面发红,酸奶可解酒后烦躁,香蕉可解酒后心悸、胸闷,橄榄可解酒后厌食等。这其中,蜂蜜水更被视为解酒“神器”。蜂蜜水能有效减轻酒后头痛症状,是因为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喝红酒引起的头痛。那么,这些说法靠谱吗?记者就此向许多业内人士求证。 科普作家、科学松鼠会成员“松鼠云无心”说,酒精进入人体后,会被转化为乙醛,然后转化为乙酸,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脂肪。如果摄入酒精不多,这个处理流程运行良好,人体就不会有太大的反应。但是,在短时间内喝入大量酒精,超过了这一流水线的处理能力,就会有一些中间产物积累下来。多数人在乙醛转化为乙酸这一步“窝工”了,才导致体内乙醛含量升高。人体对乙醛比对酒精还要敏感,于是就出现面红耳赤、头晕目眩现象,手脚也不听使唤了,因此喝酒才会难受。 科学松鼠会成员“秋秋”认为,蜂蜜水可解酒,并非空穴来风。其实,人们很早就发现,蜂蜜里含有的果糖能够加快酒精的代谢,如果在饮酒的同时食用果糖,有可能使机体内的酒精在更短的时间内消失。研究发现,如果按照饮用1克酒精需要补充1克果糖的比例,血液中酒精代谢的速度可加快44.7%,而酒精中毒表现的时间可缩短30.7%。 虽然果糖影响酒精代谢的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大多数人认为,主要是其干扰了酒精代谢的第一步——醇脱氢酶的作用。但即使果糖真的降低了血液中酒精的浓度,它也仅仅是缓解了乙醇对中枢系统的急性伤害,对危害更大的乙醛则完全无能为力。如果饮酒过量或是代谢受阻,乙醛就会在体内堆积起来,导致出现种种醉酒症状。而且,酒精还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可能出现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此外,酒精也会造成人体脱水,加剧醉酒带来的痛苦。 |
相关阅读:
- [ 07-10]食药监局:勿买无中文标签的进口"肯迪醒"饮料
- [ 02-27]福州:男子信泡温泉能解酒 泡三小时后依旧酒驾
- [ 12-10]男子为解酒连续喝了5小时茶 还是被查出醉驾
- [ 02-22]漳州:解酒药没那么神 饮酒莫贪杯
- [ 02-20]吃了“千杯不醉”?别被“解酒药”蒙了!
- [ 02-07]福州药店“解酒药”比平日多卖一两倍
- [ 01-08]美国开发解酒新药 能短时间内缓解“上头”症状
- [ 11-14]湖北9成公务员身体有恙 酒精肝已成为职业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