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秋沙鸭(省观鸟会供图)
东南网4月13日讯(本网见习记者 郑晓丹)记者从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分会获悉,从去年10月至今年3月底,省观鸟会会员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我省越冬情况进行调查。为期半年的调查,涉及福州、南平、三明、宁德4个地市的18个区域,总计记录到51只中华秋沙鸭。这是福建首次对中华秋沙鸭在省内生存状况进行大规模调查。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因模式标本产于中国而得名,属全球濒危物种,全球数量在5000对以内。其繁殖地在西伯利亚、朝鲜北部及中国东北小兴安岭。越冬区域非常广泛,从东北到海南,均有记录,福建是其重要的越冬地。
据悉,中华秋沙鸭喜栖息于宽阔湍急的溪流和库区,栖息环境与溪流和水库的水质有很大的关系,要求河水清澈,且栖息环境内食物源充足。因此,调查中华秋沙鸭的栖息状况,其实也是调查地区流域水质状况;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同时也是保护福建母亲河闽江。
自07年福建省观鸟会会员在光泽县记录到7只中华秋沙鸭以来,我省每年都有中华秋沙鸭的零星记录。2014年10月份开始,在福建省志愿服务基金会、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SEE基金会、朱雀会的支持下,在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的指导下,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分会启动了福建中华秋沙鸭调查项目。调查中,由36人组成的专项志愿调查小组兵分七路,分期采取自驾车、徒步、租船的方式,沿着福建重要河流溯流而上,将行进过程中发现的所有鸟种记录下来。
此次调查主要在各河流的上游展开。除了在福州和南平目击到51只中华秋沙鸭外,会员们还在建宁闽江源保护区水库纪录到320只鸳鸯,为目前全省最高的单次纪录。此外会员们也发现,许多库区也是普通鸬鹚、斑嘴鸭等一些鸭科鸟类的越冬栖息地。
“第一次在省内看到这么多中华秋沙鸭,我们很高兴,说明我省不少河流上游水质不错。可惜很多地方看过去很漂亮,但是都没有找到。”省观鸟会会长杨金告诉记者:“在溪流过度采砂石,是中华秋沙鸭等鸟类在福建所受的最普遍威胁。”调查中,会员们在南平政和、松溪,三明建宁、明溪,以及福州永泰,都看到了在河流上过度采砂石的现象,甚至一些地方出现上游截流下游采沙导致河床干涸。在大樟溪上游等河流沿线,则存在养殖过于密集、养殖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造成水质富营养化问题。“因为中华秋沙鸭不能吃个头大的鱼,一般只吃附着在溪流石头边的小鱼,这类小鱼在富营养化的水中无法生存。过度采沙石和养殖污水排放,对溪流整体水质和生物多样性都有较大威胁。”
此外,周边采矿、非法捕鱼等也对中华秋沙鸭在福建的生存造成干扰。杨金认为,当前比较可行的保护行动,是中华秋沙鸭在我省越冬期间(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末),在有记录的区域,加强调查和巡护工作,划定采沙区,预防捕猎等不法行为。由于保护行动尚未开展,目前尚不宜对外公布发现中华秋沙鸭的具体地点。
据了解,省观鸟会开展这样的调查行动已连续开展三年以上。目前,SEE基金已有初步意向继续支持协会开展这一民间环保行动。本次调查结果最终将形成报告,计划在5月份提交给相关政府部门,以便更好地研究、制定闽江流域生态保护方案,进一步展现“清新福建、美丽福建”的魅力。
调查中(省观鸟会供图)
鸳鸯(省观鸟会供图)
鸳鸯(省观鸟会供图)
志愿者与当地居民访谈(省观鸟会供图)
中华秋沙鸭(省观鸟会供图)
普通鸬鹚(省观鸟会供图)
租船调查库区(省观鸟会供图)
调查中发现的威胁因子(省观鸟会供图)
与保护区工作人员在一起(省观鸟会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