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实施药品零差价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使这些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变化—— 南安基层医疗机构的三张面孔
经过培训,洪濑卫生院的妇产科已成为“明星科室”。图为医生正为新生儿进行体检。 东南网5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侯锦超 黄瑜鹏 文/图) 南安市总人口150多万人,城关人口20多万,120多万人居住在各乡镇,26家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和778家村卫生所(室)承担着基本医疗服务。 那么,医改后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状态如何?它们面临着哪些困难,又如何破解难题?记者选取了三个点,听听基层医技人员的真实心声。 地处边远山区的翔云卫生院: 职工工资全部由市财政兜底,养家的压力少了,可如何壮大成难题,幸有乡贤助力,成立医疗发展基金会 南安有“四大山头”,翔云镇是其中之一,平均海拔600多米。 4月底,记者走进翔云镇卫生院时,该院医技综合楼正在加紧建设中。这是一栋地上4层、地下一层的建筑,投资超过400万元,预计将于今年10月投用。 目前,这家建于1970年的卫生院有职工27人。让院长刘俊源高兴的是,作为边远山区的一家卫生院,全部职工的工资由市财政兜底,这足以让其他院长艳羡。 “以前,医院生存靠药品。现在,我们卫生院年就诊人数1万多,住院人数2000左右,不搞以药养医后,有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补助。除了分配村卫生所外,近80万元的补助成了我们最主要的收入,保障医院正常运转没有问题。”刘俊源说。 但是,卫生院人才不断流失,却让刘俊源忧心忡忡。山区卫生院收入少,人均月工资才2000多元,留不住人才,27人中仅3人有中级职称。许多人削尖了脑袋往城里挤,这几年院里陆续走了五六人。而且,院里盖新楼,虽然政府补助了60万元,但是杯水车薪,基建项目让医院经费捉襟见肘。“没盖房还能凑合,一盖房问题就大了,人和楼是基层乡镇卫生院的两大困扰。” |
相关阅读:
- [ 02-10]北京居民嫌体检费用过高 近四成人不体检
- [ 01-20]北京推进分级诊疗 大医院三成号源须满足社区转诊
- [ 11-23]贫病交加拷问基层医疗能力 新医改强基层遇挑战
- [ 10-28]河北百岁老年人每人每月将获最少300元高龄津贴
- [ 10-23]浙江启动分级诊疗试点 看病须到基层医院首诊
- [ 10-15]北京医改大医院将压缩普通门诊 医生向基层转移
- [ 09-11]卫计委放松基层用药限制 多地非基药比例不超30%
- [ 03-03]马玉花代表:“不要让基层医疗的‘网底’破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