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南安基层医疗破除“以药养医”机制 生存状态发生变化

2015-05-15 09:39:24 赵锦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南安市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实施药品零差价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使这些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变化——

南安基层医疗机构的三张面孔

 

经过培训,洪濑卫生院的妇产科已成为“明星科室”。图为医生正为新生儿进行体检。

东南网5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侯锦超 黄瑜鹏 文/图)

南安市总人口150多万人,城关人口20多万,120多万人居住在各乡镇,26家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和778家村卫生所(室)承担着基本医疗服务。

那么,医改后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状态如何?它们面临着哪些困难,又如何破解难题?记者选取了三个点,听听基层医技人员的真实心声。

地处边远山区的翔云卫生院:

职工工资全部由市财政兜底,养家的压力少了,可如何壮大成难题,幸有乡贤助力,成立医疗发展基金会

南安有“四大山头”,翔云镇是其中之一,平均海拔600多米。

4月底,记者走进翔云镇卫生院时,该院医技综合楼正在加紧建设中。这是一栋地上4层、地下一层的建筑,投资超过400万元,预计将于今年10月投用。

目前,这家建于1970年的卫生院有职工27人。让院长刘俊源高兴的是,作为边远山区的一家卫生院,全部职工的工资由市财政兜底,这足以让其他院长艳羡。

“以前,医院生存靠药品。现在,我们卫生院年就诊人数1万多,住院人数2000左右,不搞以药养医后,有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补助。除了分配村卫生所外,近80万元的补助成了我们最主要的收入,保障医院正常运转没有问题。”刘俊源说。

但是,卫生院人才不断流失,却让刘俊源忧心忡忡。山区卫生院收入少,人均月工资才2000多元,留不住人才,27人中仅3人有中级职称。许多人削尖了脑袋往城里挤,这几年院里陆续走了五六人。而且,院里盖新楼,虽然政府补助了60万元,但是杯水车薪,基建项目让医院经费捉襟见肘。“没盖房还能凑合,一盖房问题就大了,人和楼是基层乡镇卫生院的两大困扰。”

肖景明医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翔云卫生院工作。

如何留住人才,如何盖楼添设备,令刘俊源犯愁。牵挂此事的还有当地出外打拼的商人,因为卫生院事关留守乡亲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去年春节,翔云商会热心人士众筹成立了翔云卫生院医疗发展基金会,每年捐赠给卫生院20万元,用于添置更新医疗设备和培养人才。仅此一项,职工人均月工资预计可增加800元,这让许多年轻医护人员吃下“定心丸”。此外,基金会还捐助40万元,用于卫生院新楼建设。

南安市卫生局医政科科长洪清华说,翔云卫生院地处边远山区,政府财政兜底保障医务人员工资。但是,财政蛋糕就这么大,卫生院要发展,钱从何而来,人才如何留得住,一些乡镇卫生院利用民资突围,充盈基金蓄水池,如英都中心卫生院利用民资盖楼添设备,还成立了人才发展基金,提高待遇,这样留住人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地处中心镇区的洪濑卫生院:

财政保障人员只占三成,收入高却无盈余,养家压力大,培训人才多亏有市人才基金提供补助,竞争力在逐步增强

洪濑中心卫生院以洪濑镇为中心,辐射康美镇、丰州镇等乡镇,服务20万人。这所甲类乡镇卫生院去年就诊人数超过10万人,住院7000多人,总收入达2500多万元。

即使如此,院长戴招韵并不轻松,因为全院130多名医务人员,财政保障人员只占三成,其余职工的工资要院里自己解决,因此卫生院收入不少,却没有多少盈余。尤其是破除以药养医后,药品加成收入只占院里总收入的三成,该如何养家?

除了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外,分级诊疗要有吸引力,病人愿意来看病,医务人员必须自身本领过硬,才能避免大医院对病人的虹吸效应。但是,乡镇卫生院对人才没有吸引力,卫技人员以大专毕业生为主,招不来,又留不住,210个岗位只有130多人,临床专业最缺人,这又加大了医生的工作强度,一个科室4个人,轮流值夜班,乡镇卫生院成了“没有假日的医院”。此外,年轻的大专毕业生没有经过10年的锤炼,很难独立上岗。以妇产科为例,有12名医务人员,年龄最小的是1992年的,可执业医师只有3位。

破除“以药养医”,给乡村医生带来了冲击。图为省新镇省东村村医王绍东正为患者抓药。

“如果不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目前乡镇卫生院引进人才的难度很大。现有医疗骨干又很少,一些医生连心肺复苏这样的急救技能都不会,难以吸引患者前来就诊。”戴招韵坦言,跟山区卫生院相比,养家的压力如影随形。还好,从2013年起,南安市人才基金每年拿出50多万元,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培训提供资金保障。

据悉,这两年来,受益于市人才基金的补助,南安全市近2000名医生和护士进行了“三基”培训,主要是培训心肺复苏、四大穿刺等技能。从今年开始,该基金将继续资助院前急救项目,提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

洪濑卫生院是培训的四个片区之一,上下半年各培训一次。院里的年轻人得到了学习的机会,医疗骨干开始脱颖而出。妇产科蔡玉渝医师参加妇幼健康技能比赛,一路杀出重围,荣获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多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这才是我们基层医务人员最需要的。”出生于1981年的蔡玉渝说。有了蔡玉渝这张名片,妇产科去年接待住院分娩659人,这些产妇原来大部分要去市一级医院。

南安市卫生局副局长谢志平说,南安市通过人才基金杠杆,撬动现有资源升级,提高了乡镇卫生院对危重患者的抢救能力和成功率,如洪濑卫生院就成功抢救4例呼吸心跳骤停等患者,此前卫生院对此类患者连碰都不敢碰。一些科室还通过人才培训,闯出了名气,如洪濑的妇产科、省新卫生院的体外碎石中心,成为卫生院生存的重要砝码。

省东村第一卫生室:

药品收入没了,要收5元诊疗费,可有些村民不愿意,这导致病人少了,收入锐减。要适应冲击,必须向公共卫生服务转型

省新镇省东村第一卫生室,是南安市778家村卫生所(室)之一,村里就有1个卫生所、3个卫生室。

2012年,村卫生所室实施药品零差价后,村医王绍东的日子就有点不好过。前些年,每天看病的人有50多名,他年收入五六万元。但是,药品零差价后,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愿意支付5元诊疗费,“患者看病一般就花10多元,收了5元诊疗费,病人下回就去其他诊所,村里有4家诊所。”

目前,王绍东的收入主要有药品加成补助,村医的津贴补助每年1200元,承担少量村民的公共卫生服务,这部分收入很少。去年,各项补贴1.1万元,再加上诊疗收入1万多元,他收入近3万元。

“与前几年相比,我的收入少了一大半,主要是病人少了,药品又没有了收入。这几年村医生存较困难,患者都去卫生院看病,那里可以报销医疗费,村卫生所没有优势。”王绍东说。更让他忧心忡忡的是,如果有了医患纠纷,不管对错,医生都要赔偿息事宁人。有些病人要求出诊,这多少可增加收入,尽管他投了15万元的医疗事故保险,可他宁愿病人到卫生室,也不愿冒着风险出诊。

洪清华说,南安在册乡村医生1135名,他们要适应药品改革带来的冲击。首先,自身改变很重要。市卫生协会每年分5期对乡村医生进行规范培训,每期10天,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目前已有274名乡医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另外,要改变乡医目前生存状态,看病诊疗只是服务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向公共卫生服务转型。

让王绍东高兴的是,他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腰杆子硬了,而且,从今年起,他承担村里1900多名村民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市卫生局和乡镇卫生院按照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绩效补助,每年可带来近万元的收入。他希望,村卫生室可以享受村级新农合普通门诊即时结报政策,这样就诊的人数就会大大增加,减少医患纠纷。

■有感而发>>>

自身强,生存才有道

破除以药养医,在造福广大患者的同时,也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生存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今后,回归公益本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路在何方,亟待破题。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明确了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医疗服务价格的信息。这说明,以医技求生存,以服务促发展,将是基层医疗机构今后的努力方向。

然而,目前基层医疗机构普遍自身水平不高,一些医务人员连最基本的急救技能都不会,且待遇低,缺乏吸引力。这导致了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发展陷入了困境。如何破解这些难题?组建医疗联合体,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推进医保联动等,我省福州、周宁等地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南安从自身实际出发,将医务人员培训纳入该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专项资金有保障,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医技人员最缺乏的三基培训,建立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制度。他们还因地制宜,利用社会资金,成立人才发展基金,适当增加医务人员的收入,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医改正迈向深水区,我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推动分级诊疗制度作为改革一项重点。这是破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一项改革举措,即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首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分流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唯有如此,分级诊疗制度才能进入良性运转,否则转诊只是一句空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发展才更有空间。 然而,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改革涉及多方利益,任重道远。从这一点上看,南安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强身健体、推动其向公共卫生服务转型的探索,值得肯定和借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