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教育 > 正文

“遇冷”的高职,如何“热”起来

2015-06-27 09:25:51 郑璜 严顺龙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6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严顺龙)职业教育,是离就业最近的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然而,现实是高职教育面临学生不愿读、政府投入少、行业企业参与热情低等诸多困境。

24日,十一届省政协常委会召开第十四次会议,就“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行专题协商,各方共同“会诊”这个既关系到稳定就业和民生,又关系到教育体制改革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重大课题。

“无奈选择”的背后

看一下福建高职教育的“家底”:全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53所,其中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6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8所;共设置18个大类、338种专业;2014年招生9.16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6.55%。

另外一组数据则让人忧心忡忡:2014年,高职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为7692元,距离国家规定的2017年达1.2万元/年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生均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在东部11省市排在末位。2015年,省级职教专项经费1.65亿元,校均仅59万元。2014年,高职院校实际录取数小于计划招生数的专业比例达65.59%,校均在校生规模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817人。

底子薄、先天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中专升格或是新建的民办院校,这是我省高职教育发展较滞后的客观原因。但多位政协委员不约而同指出,更突出的问题在于对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还未形成共识。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不高,就读职教被广大家长和学生视为“无奈的选择”。而在财政投入不充分的情况下,未能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办学合力,也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质量,造成非良性循环。

“加快发展高职教育,已然成为我省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提升‘福建质造’竞争力,增强福建经济发展后劲的迫切需要和必然之举。”省政协课题组报告如是说。

福耀集团总裁曹晖委员有切身体会,他说,高端设备花钱可以买到,但能开展软件开发、拓展高端设备硬件功能,以及使用、操作、维修的高级技工人才,太难找。

“培养大国工匠,需职业教育。”杨锦炎委员认为,需加大对技术技能人才宣传力度,完善评价评优体系,引导学生愿意就读高职。

多方合力破题

去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第一次提出构建我国现代职教体系的目标,高职教育发展迎来大好时机。此次协商会上透露,近期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也将召开,谋划加快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这呼唤更全面的改革。

会上,省教育厅负责人介绍,我省将积极构建“中职-高职(专科层次)-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系统化培养体系,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同时推进一批行业特色鲜明、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联系密切的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类大学。

省财政厅负责人表示,将逐步提高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水平,同时通过建立绩效奖补投入机制,推动学校提高办学质量,今年已安排这方面资金3.3亿元。

省人社厅负责人介绍,将从今年开始,向社会发布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年度就业率,并建立与高校互通共享的就业信息平台。

“人们通常有理解上的偏差,认为要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就是要企业掏钱办学校。”刘泓委员认为,其实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行业企业参与组织教育教学过程作用,做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他建议,我省可先行先试,从法理层面对企业参与职教提供保障,以改变目前校企合作中企业难以实现权责利对等的局面。

曹晖委员建议,除了给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税收等优惠外,还要深度推进校企融合模式改革,支持和引导“办校进厂”“引企入校”。他大胆设想,可由企业派代表任系主任,学校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训条件等方面充分放权,由企业代表全权负责。

这与省经信委提出的工作思路不谋而合。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学研融合、完善以高校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都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激发民办高职活力

协商会上,民办高职的生存状况引发多位委员的关注。

在我省现有的53所高职中,民办高职占21所,数量居全国第5。然而,2013年、2014年省财政每年安排民办高校的发展专项资金仅1000万元,2015年提高到2000万元。以学费收入作为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严重制约了民办高职的内涵建设。

重效益轻投入的后果是,财务、会计等“短、平、快”专业开设较多,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紧缺的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如装备制造、石化工业、船舶工业等设置较少,专业分布未能与人才市场需求良性匹配。高素质教师招不来、留不住,内部治理失范、缺乏有效监管,也是横亘在民办高职发展道路上的巨石。

“在反思存在的问题时,不应只有经济视角,要回到教育的视角。”沈文锋委员建议,聘用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民办学校评估,监督办学行为,推进民办高职院校分类管理,逐步实现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分类登记、分类管理和差异化扶持。

江荣全委员建议,可探索建立差额补助、定额补助、项目补助以及购买服务等多元化的公共财政资助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黄克安委员认为,老师不应有公办民办之分。建议参照外省做法,给予民办高校一定比例的事业编制,完善民办高校教职工社保制度,缩小与公立高校教职工社保待遇的差距。事实上,福州已开先河,为民办高校教职工争取到事业编制。

迟岩委员呼吁,对办学效果好的民办校,可由政府根据人才培养情况,核拨一定比例的生均经费。“希望看到我省民办高校真正有一个质的变化,高职教育真正‘热’起来。”离开公办学校后,已在民办高校工作了8年多的他动情地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