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后备力量和中坚力量,面对社会对科技创新的渴求,厦门理工学院如何出招?
东南网7月8日报道 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通讯员徐丽麟
就在马上进入大四的同学开始感受就业焦虑时,厦门理工学院实验楼4号楼112教室里,几位同学却在埋头设计。可投币的榨汁机、播种效率超过人工百倍的胡萝卜播种机等是他们正在研发的产品。从这个名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实践基地走出去的学生,上手快,想法多,颇受用人单位欢迎。
“基地面向全校学生全天候开放,不限年级、专业,只要有兴趣、有毅力,都可以加入。”基地负责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陈水宣介绍,学生们在这里可以加入到开放性实验、创新性实验项目、教师科研项目以及各类专业赛事中,获得学分的同时,更能培养提高自主思考能力。
像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实践基地这样以“突出创新、开放共享”为原则、经过校方认证的创新实践基地,在厦门理工学院就有13个。这些基地每年至少承担5—10个开放性试验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校除了统一核拨基地日常管理费用外,还会以专项形式下拨建设经费。
作为一所与特区同时诞生、同步发展的年轻学校,厦门理工学院从创办之初,就将服务地区发展作为办学定位,立志从“象牙塔”变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构建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陈水宣曾带着学生来到一家石材厂,让他们拼了一个上午的马赛克,最后学生忍不住了:“人工操作这么麻烦,开发一个自动化设备吧。”就这样,诞生了“全自动马赛克排版机械手”。
因为在企业工作过,陈水宣深深感到,高校的科技创新,往往市场触觉较差,必须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来弥补。依循学校“亲产业”的理念,他们“走出去、带回来”不少企业需求的创新项目,最终设计出来的产品也被企业照单全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下,各个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帮助学生创业,而是育人。”厦门理工学院校长陈文哲认为,大学生要掌握创业技能比较容易,但要开发创造性思维,实现观念的转变很难。所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厦门理工学院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学校也致力于为学生搭建更多创新平台。
除了创新实践基地,这里还诞生了全省高校首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全省首个创新创业教研室,创新创业学分也被纳入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根据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获得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创新创业学分方可毕业。这个学分可通过在校期间,从事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取得具有一定创新创业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获得,学科竞赛、创新实践项目、学术论文、科技发明、职业资格认证等,也都可以被认定为创新创业学分。
只要有创新想法,都蕴藏着极大的发展空间,都值得鼓励。
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张泽旺老师指导的厦门京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秉持的正是这样的理念。其前身是最早入驻创新创业园区的国家级创业实践项目光电创新创意产品工作室。工作室里摆放着各种新奇设计作品,如能测试活性炭性能好坏的发明专利,新型LED3D显像造型彩灯,可将身边任何物体变成USB输入装置的百变键盘等。
“其实很多创新产品,技术上要实现并不太难,难得的是创意。”张泽旺老师说。从工作室走出去的学生林永登认为,今后不管是自主创业,还是到企业就业,借此培养出的创新精神,让人受益终身。
创新精神,同样延伸到了文科领域。
珠绣,源自厦门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拓展销路?蔡增英、颜铭等几位同学,根据管理学院潘福斌老师“跨界”、“融合”的启发,想出了个性化定制、微博、微信、众筹等新鲜手段,赢得了企业评委的青睐。而项目的源起,不过是大二时的一次课堂作业。
让创新创业融入课堂教学,潘福斌指导的学生,频频在各类全国性、国际性学科竞赛中获奖。
“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年起我国将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专家观点>>>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林枫:
大学定位不可千校一面
现在我们的大学定位无法鼓励创新。中专升级成高专,高专升级成本科,技术性专门院校升级成综合性大学,千校一面。研究型大学也要不断分散精力,从事技术型研发;一般院校也要玩高精尖,双方都是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具备更好的从事科研创新条件与能力的高校、研究机构,人力、财力、物力使用效率不高,直接影响创新活动的开展。
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是分层的,既需要高端的、阳春白雪的,也需要接地气的、下里巴人的。从事技术性研究开发,直接服务社会;从事基础性研究,推进理论进步。二者不可或缺。综合性大学与技术学院具有不同的科研条件,适合不同的科研任务,也培养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才。
政策链接: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服务需求和面向产业的科技评价和科技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鼓励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共同培养人才和提供信息成果服务。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建立的科技创新平台向企业开放,为企业服务。引导和鼓励民办科研机构发展。鼓励科技人员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之间双向兼职和流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