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阮仪三,1934年生,苏州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法国文化部“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2003年所做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保护规划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2014年,获得美国圣母大学2014年度“亨利·霍普·里德奖”,该奖旨在表彰在建筑规划领域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阮仪三成为第十位获奖者,也是第一个获此奖项的亚洲学者。 核心提示: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在那些鲜为人知的集镇和村落里,完好地保留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基因。一座普普通通的小镇,可能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不经意间会泄露出历史的密码。有一位老人,用了十年的时间,走过100多处古村镇,揭开了众多不为人知的古城古镇古村的神秘面纱。他还曾经“刀下救平遥”“誓死保周庄”,在许多古城留下捍卫历史文化遗产的足迹。他就是被誉为“都市文脉守护者”“历史文化名城卫士”“古城守望者”的阮仪三先生。 7月22日,雨后初霁的泰宁古城,迎来数十位参加中国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的专家学者。在明代建筑尚书第前,年逾八旬、满头银发的阮仪三教授格外引人瞩目,访老宅,穿街巷,与古建保护工作者交流…… “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泰宁古城明清古建筑群,历史信息丰富,气势宏大,这在全国也极为少见。”阮仪三说,希望把这些专属于中国古城镇的文化基因记录下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阮仪三对福建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为福州三坊七巷、漳州、泉州、邵武和平古镇、晋江福全古村、连城培田村做过保护规划。 “福建文化积淀厚重,一代代福建先民在这块沃土上拓荒创业,繁衍生息,营造天人合一的生存环境,在福建的青山绿水间,留下大量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福建悠久农耕文化的结晶。”阮仪三说。 在阮老眼中,在这片土地上孕育着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文化记忆的传统村落。其中,有抗倭文化中产生的土楼和土堡、“海丝”文化中产生的蚝壳厝、处于地震带产生的出砖入石独特建筑风格的砖石厝,还有凝聚海外华侨华人、以及80%以上台胞思乡情结的红砖厝。但伴随着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古村落消失的速度不断加快;许多古村落的原生个性正在逐渐失去;不少传统村落还处于没有规划、缺乏管理的状况。 “保护传统村落就是留住乡愁,就是保护民族文化的根。”阮仪三说。 福全古村落位于晋江市金井镇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福全古村落具有千年历史,福全港曾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又是东南沿海重要的军事防御基地——所城,现留存有大量的传统民居、寺庙、祠堂、丁字形街巷、城墙、石刻、古树、古井等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其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遗存,2007年福全古村还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荣誉。两年前村委会在保护规划确定范围内,大兴土木,建设村委会。后来在阮仪三先生的努力下,村委会停止了这一非法行为。当地干部群众也受到了一次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教育。 阮仪三说,来泰宁这几天,收获很大,看到福建全省上下保护传统文化遗存、留住乡愁的信心与决心。“记得住乡愁”,是城镇化中的一种人文理念。他说,福建的乡间如珍珠般散落着大量古村落,对这些宝贝要好好珍惜,留住原来的历史形态。“它们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记忆活体”,要修旧如故,以存其真。同时,把历史传统的艺术运用在现代建筑上,这是一种新的开拓,可以让人们追忆美好的情愫,留得住乡愁。 |
相关阅读:
- [ 07-15]中国家长在耶鲁大选种菜 种的是寂寞和乡愁
- [ 07-13]乡愁档案展在泉州举办 助力两岸文化交流
- [ 07-13]医患鞠躬照也是一种“乡愁”
- [ 07-10]两岸青年福建联欢:寻族谱、话乡愁
- [ 06-23]14国洋学生赴浙江金华开启古村落之旅 体味中国乡愁
- [ 06-18]涛声里的乡愁——访《江河恋》作曲李杰
- [ 06-15]两岸公益论坛百名嘉宾赴海沧 参访社会福利中心等地
- [ 06-14]特色庙会寓舌尖于乡愁 同源美食吃出"两岸一家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