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南靖养蜂人, 期待重回甜蜜时光

2015-08-06 10:18:05 张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曾荆阳(中)察看蜂农养蜂情况。

 曾清泉用蜂刷刷走蜜蜂。

 孩子们到蜜蜂园亲近蜜蜂。

市民体验养蜂过程。

东南网8月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郭碧燕 文/图)

核心提示:

南靖县养蜂业根基深厚,曾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迎来黄金时期,蜂蜜出口量占据全省80%以上的份额,正冬蜜一度是县域名片。然而,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轰轰烈烈的伐木潮,带来了养蜂业之殇。曾经的明星产业,如今勉强存活。当地第三代养蜂人曾荆阳怀着老一辈养蜂人的共同期许,积极探索推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摆脱传统分散单一经营方式,欲让这个老产业具备硬实力,重振南靖养蜂业往日雄风。

在南靖优阳蜜坊蜜蜂博物馆内,沉睡着一台老旧的摇蜜机。它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由本土养蜂人曾甲寅手工制作。而今,其木制外壳早已斑驳不堪,但内部结构依旧完整无损,清晰地呈现出半个多世纪前的养蜂工艺。

收藏它的,是曾甲寅的长孙——第三代养蜂人、“85后”曾荆阳。在他看来,这台旧式养蜂器具,见证了南靖养蜂人的旧时荣光。

然而,进入新世纪后,曾经的明星产业,如今偏居一隅,勉强存活。即使是本地年轻人,对南靖蜜蜂也鲜有认知者。“我要重振南靖养蜂业往日雄风。”学成归来的曾荆阳满腔热情,道出了与老一辈养蜂人共同的期许。

盛景不再,留下甜蜜的忧伤

曾荆阳小时候最爱看的不是动画片,而是一部名为《蜜蜂王国》的科教片。影片拍摄于1972年,片中的外景地便位于当时的南靖县南坑公社养蜂场。彼时,这里已是久负盛名的养蜂基地,曾甲寅是养蜂场的技术骨干。

“南靖八山一水一分田,蜜粉资源极为丰富。”第二代养蜂人曾清泉说,南靖境内蜜源植物多达200余种,一年中有春夏冬三大流蜜期。知名的正冬蜜更是在明朝时就作为贡品。新中国成立后,南靖养蜂人率先接受西方活框养蜂技术,蜂蜜成为该县大宗出口商品。

南靖养蜂业真正的黄金时期,出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1972年,发端于广东省的中蜂囊状幼虫病波及全国,被视为养蜂业灾难。为此,福建农林大学前身——福建农学院的专家来到南坑镇渔滩村,创建了中蜂饲养教学实验基地。病害被攻克后,这个基地得以保留,并成为培育养蜂人才的“黄埔军校”。当时流行的说法是,只要在此摸爬滚打两三年,定能成为首屈一指的养蜂专家。

现任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副院长周冰峰,曾在这里工作过两年。他见证了南靖养蜂业当时的繁荣。“科研力量对蜂农辐射非常广泛,上世纪80年代南靖养蜂水平就在现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因此一系列的全国科研会议都曾在此召开。”他说。

曾清泉对此有更深的体会。1981年,他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第一届毕业生王志忠合作成立养蜂协会,指导漳州全市养蜂工作。对于昔日辉煌,他如数家珍:“上世纪80年代南靖冬蜜产量500多吨,全县蜂蜜出口量占全省的80%以上,由于品质高,厦门口岸将其认定为免检产品,全省仅此一家。”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中期,蜜源树的大量减少,带来了养蜂业之殇。回忆当时的场景,周冰峰不无痛心。“鹅掌柴树是正冬蜜赖以发展的基础,但当时轰轰烈烈的伐木潮,像剃光头一样把山头都剃光了。”据了解,当时鹅掌柴被砍伐了近一半,仅奎洋乡企业经理部一年收购量就达5万多公斤。

蜜源树锐减,让当地养蜂业顿失内在动力。2002年,渔滩教学实验基地面临被关停的命运。当时,王志忠年事已高,曾清泉被编入县农业局畜牧兽医站,不再专司蜜蜂养殖。少了两大主心骨的南靖养蜂业,陷入人才断层。黄金时代,就此终结。曾经风头无限,而今默默无闻。“大家知道南靖的香蕉、金线莲、巴戟天、兰花,怎么就不知道南靖蜂蜜?”从小对养蜂耳濡目染的曾荆阳,不甘心一个产业就此没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