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两个85后合伙开发APP 要做全省最大的驾考服务平台

2015-08-31 10:40:56 陈旻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合伙开发“去学车”APP,想做全省最大的驾考服务平台,让学车人可以优惠学车、直接预约教练,甚至可以评价教练—— 两个85后希冀颠覆学车模式

  林金培(左)与林良水

东南网8月3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旻 实习生 张慧敏 叶许意 文/图)

1创业路上的过来人

“天下,学车不再难!”在“去学车”微信公众号二维码下方,有这样一行字。这正是它的背后推手两位85后创业者林良水、林金培的目标。

虽然年纪轻轻,林良水和林金培却都是创业者中的过来人,他们的结缘源于一笔生意。

大学二年级开始,学习美术设计的林良水就“不务正业”,创立了一个传媒公司,主要帮助客户寻找市场中性价比最高的设计方案;后来,他还创立了风靡福州大学城的“人人卡”,将学生需要的餐饮、娱乐等卡片整合到一起,吸引了数万学生和500多家商户。而当时的林金培也已踏上创业路:帮驾校在大学里招生、办学生“旅游超市”等,听说“人人卡”拥有大量用户,于是找上门寻求合作。

大学毕业前,林良水将“人人卡”转给他人,但没有停止琢磨创业的点子。因为爱吃,他又找到了新的商机。“煎包吃得多了,就觉得,既然这种传统小吃很受欢迎,如果好好策划出一个品牌,应该效益不错。”于是,他在福州的福新路一连租下3家店面,分别开起“1号煎包”“2号鲜捞”“3号牛滑”。这一有趣的组合在微博上火了,店里经常宾客满门,买个煎包要排队,营业额达到了每月40万元。“壹号煎包”打出了品牌,现在在福州开起了7家分店。

而林金培毕业后,拉起了一个大学生团队,在三明、南平、莆田、泉州、广州等地办驾校,试图创立一个“驾校里的新东方”。在创造了上千万元的净利润之后,他遇到了以己之力无法突破的瓶颈——学员收得再多但考试名额有限,因此,驾校只能不温不火地持续着。

此时,一个新政策让林金培与林良水再度携手。

2合伙开发“去学车”App

去年,机动车驾驶人可自主约考的新规一出台,林金培便眼前一亮。“除了个别城市,这个新规还没有在全国全面实施。”他说,多年的驾校经营经验告诉他,这个行业到了大变的时候了。

他提供了一组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国驾考需求人数达2600万人,福建省约40万-50万人,而全省的教练仅近3万人。“考试指标受限、学员与教练的配比悬殊、驾培市场不完善……这些都是学车难、考证难的原因。”他说,而自主预约考试,则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于是,林金培找上林良水,一合计,今年5月两人合伙成立公司,开始设计“去学车”平台。

“去学车”的设计、运营团队全是清一色的年轻人。林金培向记者图文并茂地解释“去学车”的设计理念。“考驾照,过去学员一定要到驾校报名,什么时候培训、考试,都由驾校说了算;新规出台后,学员可以自主找教练,修满学时可以上网预约考试科目和时间。”他说,“‘去学车’就是将所有的教练资源汇总到平台上,让用户自由选择,还能提供评价教练、比价、学车咨询等一系列服务。”

林金培说,对用户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节省了大量费用。“现在学车费用动辄七八千元,以我多年的从业经验看,场地加车辆的费用约2500元左右、报名费900元,因此,学车成本控制在4000元以内是完全可能的。”他说,如果直接向有资质的教练学车,许多中间环节的成本就可以省掉。

3想当驾考服务平台老大

打开“去学车”APP界面,一点开地图,就能看到当前所在位置附近所有的签约教练、驾校以及用户对他们的评价,用户可以直接在其中完成选择、比较、报名、报考等一系列活动。“这将让传统的驾校进化成‘云驾校’。”林金培说,目前已经有1000多名教练、9个驾校愿意加入平台;平台将首先在福州、泉州、厦门和上海、广州上线。

“我们平台的特色之一就是评价功能,如果学员对教练的服务不满意,有权在平台上对其进行差评,而得到全五星好评的教练将得到平台的奖励。”林金培说,“当差评成为公开的信息时,服务不好的教练就失去了生存空间。”他说,“这会倒逼驾考培训市场进入一个‘拼服务’的时代。”

为了保证用户的体验,“去学车”平台只需要用户先首付1000元的报名费,等考试完成后再付清全款,如果与教练之间产生纠纷,还能得到平台的先行赔付。“应该说,我们是省内最早提出‘云驾校’的创业者,我们的目标是半年内成为全省最大的驾考服务平台。”林良水表示,“现在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吸引更多教练与用户,争取‘去学车’APP在9月初上线。”

从美好设想到项目落地,两名85后还需要面对一系列现实问题。“首先,在福建本地,互联网运营的学习成本很高。为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与运营方式,我们花费大量的成本、精力去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学习,光北京就去了六七次。”林良水说,同时,虽然已经获得了部分融资,但本地的投资机构与一线城市还有距离,现金流还是吃紧;最令他们神经紧绷的是,国内也开始有类似的项目开始启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