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制造业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品质,‘走出去’就地化生产之后,也能够帮助很多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地提高生活品质。”“走出去”的践行者复星集团首席执行官梁信军说。 商务部驻成都特派员方蔚分析,现阶段的“走出去”主要有两种趋势,一种是全产业链推进,包括项目融资、规划设计、投资开发、承包建设和产业运营管理等方面;一种是多行业整体推进,在解决基础设施问题的同时,引进上下游产业,帮助东道国设计商业模式。“譬如一条需要建设的铁路沿线有矿山,那么,我们不仅要帮他们建铁路,还要帮忙设计矿山开采、加工的工厂,甚至同时还配套建设火电厂,在解决基础设施问题的同时,带动周边发展。” 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赵忠秀认为,新常态下的“走出去”不再是设备买卖和商贸往来这样的一锤子生意,需要不断创新,把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服务结合起来,展开从产权、建设到技术服务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谋求更深更远的发展。 国企民企携手“出海” “新常态下,走出去已经是一种必须,只有走出去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三一重工集团高级副总裁李京京介绍,2015年上半年,三一集团国际收入占总收入的41%,而去年同期只有32%,国际产能成为集团发展的巨大驱动力。 “中国大幅增长的对外投资资本,主体是两块:一块是中国政府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企的主动行为,另一块是中国民企在国内积累了庞大的发展动力后‘走出去’的需要和选择。”长期关注中国对外投资的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和企业司经济专家欧阳永福说。 走出去已成新常态。但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仍面临矛盾和风险。 刘殿勋介绍,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和132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几乎所有的国家建立了经贸混委会和联委会的工作机制。同时,也和90多个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的决定,这些都给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创造了有利环境。但在庞大的海外投资浪潮中,企业仍面临很多问题,专业化的资源整合平台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李京京表示,进入新阶段后,企业走出去最缺的就是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张承惠认为,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未来更应成政府的政策支持重点。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在支持民企对外投资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信贷政策的调整空间仍很大,相关部门应为民企提供及时的海外投资信息咨询、传导风险评估报告及建立相应的组织来维护民企的合法权益等。 梁信军建议,政府可鼓励更多国企与有海外投资经验的民企,以混合所有制模式联合“出海”;鼓励更多国有金融机构与有海外经营经验的民企,以股权混合债权的模式“出海”。“这两种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民企海外投资的风险,让民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有更大的安全保障。” |
相关阅读:
- [ 01-10]中国铁总首次工作会议召开
- [ 07-01]审批权下放引来轨道交通建设潮 投资达4万亿
- [ 02-10]20年股票风雨磨练的投资达人
- [ 12-08]和君集团设立苏州和达基金规模达5亿元
- [ 06-21]三一重工德国产业园开业 中国工程机械挺进制造强国
- [ 04-30]湖南长沙:三亿美元建造集成电路产业“航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