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文化 > 正文

文艺评论家孙绍振:“闽派诗歌”要根植传统谨防“特洛伊木马”

2015-10-09 22:26:52 林长生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孙绍振在家中客厅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 林长生摄

人民网福州10月9日电(林长生)10月8日,全媒体时代的文艺与批评--“2015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高峰论坛暨‘闽派诗歌’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福建文艺界又一盛会,也是福建文艺“走出去”的重要一着。参加盛会的福建文艺理论批评家孙绍振再次表示,中国是诗歌的国度,“闽派诗歌”是靠谱的,坚持根植中华文化土壤的福建新诗在文艺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闽派诗歌”要坚持传统文化认同感

日前,人民网记者到孙绍振家中采访,他一再表示,发扬广义的“闽学”文化中,“闽派诗歌”值得大书特书。他认为,“闽派诗歌”同样要坚持中国传统,这棵“从中国的土壤里长出来的树”要有中华文化的基因。

“闽学”是指以朱熹为核心的文化思想,而广义“闽学”是涵盖学术研究、人文社科、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特色文化等等在内的福建文化工程。这两年来,福建文艺界致力于打造叫得响亮的福建文化品牌,复兴广义“闽学”的正能量。

孙绍振对广义“闽学”中的“闽派诗歌”情有独钟。他说,福建曾和北京、四川一道,被称为中国当代诗歌的“金三角”,冰心、林徽因、蔡其矫、舒婷、郑敏、郭风……等人都在新诗上有突出的表现。像才女林徽因诗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或者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的诗“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等诗句,都是网友能脱口而出的经典。

孙绍振和同是著名评论家的好友谢冕曾为新诗崛起和福建诗人鼓与呼,在上世纪80年代的诗歌黄金时期留下一段传奇。在当时的诗歌论争中,谢冕率先用《在新的崛起面前》文章打响第一枪,随后,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不到的诗群》文章在诗歌界亮相,被文学史称之为“三个崛起”。

孙绍振为90后大学生群体喜欢诗歌感到欣慰。2015年元旦,福建文联主办“放飞梦想”大型诗会,年轻人的喜爱,新生代对诗歌的追寻,让他感到特别高兴和乐观,让他想起自己年轻时曾经有过的对诗歌的冲动。人民网记者采访他时,他表示,西方的诗歌写得很怪,而汉语诗歌有深厚的传统,现代人想追求超越物欲的精神生活,这是一种回归。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