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文化 > 正文

首届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高峰论坛举行 听“闽派批评”的新脉动

2015-10-13 09:58:59 树红霞 谢海潮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谢冕

  张炯

  孙绍振

  陈骏涛

  程正民

  陈仲义

  王光明

  朱大可

  陈晓明

  谢有顺

  孙绍振与舒婷在交流。

  “2015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高峰论坛”现场

东南网10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树红霞 谢海潮 文/图)上世纪80年代,一场围绕朦胧诗的论战,让“闽派批评”这一称谓为国内文艺界和理论界广泛认同,继而发展成为当代文艺繁荣的重要力量。2014年,“首届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高峰论坛”在福州举行,共有闽籍和在闽工作的60多位文艺理论家批评家与会,实现了“闽派批评”近30年来的第一次大团聚,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

时隔一年,“闽派批评”以更高的规格、更大的阵容再聚首,共论“全媒体时代的文艺与批评”。“这个论坛要一年一年举办下去,让它真正成为中国文学观念理论思维的一个发动机,成为一个创造性的平台,发挥重大的作用。”10月9日,在北京举行的“2015闽派文艺理论家批评家高峰论坛”上,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在致辞中如是说。

诗性语言,彰显独特地域精神气质

“闽派批评”到底是一个学派还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与会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闽派批评”已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文化实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闽派批评”与“京派批评”“海派批评”相提并论。近30年来出版的当代文艺理论批评史著作,都不乏对“闽派批评”作专门论述。

“闽派批评”不仅阐释了30多年的文学现象,也用实践嵌入了历史。如果没有“闽派批评”,中国近30年的文艺批评史将重新书写,这是与会者的共识。

闽人善论的文化性格,塑造了福建文学的独特面貌,赋予文学理论与批评独特的地位。从老一辈的开拓者到锋芒初现的新生代,“闽派批评”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精神文化气质,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征。

会上,作为“闽派批评”第一代代表人物之一的北大教授谢冕以“遥想与铭记”为题作即兴发言。30多年前,当北岛、顾城、舒婷等诗人的“朦胧诗”刚发表时,一度遭到主流声音的否定,被批判为“古怪诗”。闽籍评论家谢冕、孙绍振最早挺身而出为“朦胧诗”辩护,是“朦胧诗”成为新诗潮主流的主要理论推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