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永春:乡愁串链,促文化瑰宝绽异彩

2015-10-30 08:34:56 刘益清 谢婷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永春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祖籍地,永春白鹤拳亦有300多年的传承,如何将之传承光大,留住乡愁,是县委书记林锦明上任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乡愁串链,促文化瑰宝绽异彩

  林锦明(右二)在调研。

新闻背景:

永春,古称“桃源”,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永春纸织画和永春白鹤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永春还是著名侨乡,“侨文化”是永春另一张文化品牌,旅居海外的华侨华裔、港澳台胞达120万人,在东南亚至今仍有“无永不开市”之说,余光中、辜振甫、吴作栋、刘抗等当代知名人士都是永春乡亲。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永春县这些“文化瑰宝”,深藏山中无人识。

如何破局?近年来,永春县通过文化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提升永春文化形象;在做好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同时,不断创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努力将永春打造成文化强县。其中,在文化产业方面,该县以永春白鹤拳、永春香、永春纸织画、永春漆篮等永春特色文化资源和余光中等名人为依托,大力发展白鹤拳文化产业,建设余光 中文化主题公园、永春香文化展示中心等,使之成为永春新的文化品牌和经济增长点。

东南网10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谢婷 通讯员 施由森 姚德纯 文/图)

“11月8日,余光中文学馆就正式和大家见面了。”10月28日,站在白墙灰瓦的余光中文学馆前,永春县委书记林锦明看到馆区建设已接近尾声,欣喜地说。

永春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祖籍地,也是他婉转低吟、念念乡愁的承载地。随着诗人渐渐老去,承载了两岸几代人记忆的文脉该如何延续,乡愁要怎样留住?这成为林锦明上任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除了余光中,永春还有不少文化宝藏。其中永春白鹤拳有300多年的传承,叶问等人正是在白鹤拳的基础上,将武术发扬光大,成就了名震天下的咏春拳。

遍地是珍珠,如何串成链?林锦明意识到,无论是永春的文脉还是武脉,都是深深的乡愁,传承和光大势在必行。

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余光中文学馆。为此,永春结合桃溪流域综合治理,花费2600万元,依山傍水建起了余光中文化主题公园,文学馆正位于主题公园内。

林锦明一进馆,馆长刘宝生就一一向他介绍,这里是作品展示台,这里是蜡像置放处,这里是与观众拍照互动墙。他说:“开馆日当天,余老先生的500多本书籍和300多页手稿都会到位,这是我们专程去台湾购买和收集的。这是馆区的灵魂,肯定会给观展者带来惊喜和共鸣。”林锦明点点头说,要实实在在为延续文脉做点事,着力将文学馆建成余光中文学研究基地、余光中作品展示平台以及两岸文化交流的窗口。

 

2012年,永春县投入600多万元编排了以余光中诗作《乡愁》为背景的大型交响诗剧《乡愁》,并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参演剧目奖。在文学馆开馆后,将常态化演出该剧。在此次亚洲艺术节期间,第十一届国际南音大会也将在馆内举办。在馆内,林锦明检查了大会的布展情况。“要把细节落实好,以后文学馆要多举办文艺演出、文化论坛。有源源不断的文气,文化馆才有底气。”林锦明说。

离开文学馆,林锦明马不停蹄地赶到世界白鹤拳大会开幕式演出的排练现场。现场位于桃溪河畔,周围青山环绕,100多名拳师正站在实木搭成的舞台上练拳。“要尽量尊重和还原历史,布景不能有太多钢筋水泥,让大家看到青山绿水中的武脉传承。”一到现场,林锦明就拿起设计图纸,和设计师们讨论起了舞台构架。不一会儿,66岁的老拳师曾显权和孙女排练完毕走下台。林锦明大步向前握住曾显权的手,又拍了拍他一身坚实的肌肉,大笑着说:“老先生,您和孙女是白鹤拳传承最好的代言人!”

看完排练,林锦明竖起大拇指称赞。他表示,武术不能只有表演,还要开起论坛、留下资料。“白鹤拳论坛研讨活动筹备也基本完成,来自波兰、德国、台湾、广东等海内外的白鹤拳师及学者已经撰写相关论文近百篇,届时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大会筹委会常务副主任林金电向林锦明汇报。

“文脉武脉都是乡愁。届时,如果能让参赛和参会的海内外同胞,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历史沉淀下来的永春文化魅力,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林锦明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