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抓手齐发力
东南网1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周琳 整理)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坚持稳增长、调结构、强动力、惠民生、防风险。
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5%,力争更快更好些,保持比全国高两个百分点左右的增幅;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同比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外贸出口同比增长2.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落实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注重从供给侧发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开展制造业升级行动
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4800亿元,抓好500项重点技改项目
推进智能制造试点和“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工程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
◎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创新示范工程
培育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互联网教育、个性化诊疗等新业态
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和云服务
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
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抓好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加强大型物流园区、集散地和分拣中心建设
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实施旅游服务标准化工程
设立总规模60亿元的养老产业投资基金,全省养老机构超过1260家、养老床位达到16万张
推进家政服务业标准化、连锁化、职业化发展
◎强化创新对提高供给质量的支撑
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以企业为主承担重大科技专项等创新项目
建设好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等国字号研究机构,打造一批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新型众创空间
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机制
大力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研发团队
◎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供给效率
加大“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扶力度
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
支持有市场、有前景的企业渡过难关
支持企业开拓市场,促进线上线下融合
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对稳增长的拉动力
◎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
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300亿元,抓好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机场、港口等重大项目,加快公共停车设施、地下综合管廊、污水垃圾处理等城市公用设施建设
完成工业投资8300亿元
创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融资体制
◎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
促进旅游、信息、汽车、健康、养老、教育、文化等消费
把房地产去库存摆在突出位置,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
深入推进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发挥出口的促进作用
坚持“优出优进”,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支持发展跨境电商
支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支持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
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实现通关提速降费
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夯实“三农”发展基础
◎保障粮食有效供给
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650万吨以上
确保粮食储备规模达到360万吨以上
◎做大特色优势农业
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
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支持发展设施农业项目
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拓展农村电商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高标准农田55万亩以上,发展节水灌溉面积70万亩
实施大水网规划,抓好19个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
继续实施渔业防灾减灾“百千万工程”
◎深化农村改革
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实施年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加快农业“五新”推广应用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扩大村镇银行和政策性保险覆盖面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和前置审批,推行网上并联审批
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扩大“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成果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两随机、一公开”
逐步建立公益类和商业类国有企业分类管理体系
支持民营资本以多种方式进入基础产业、社会事业以及特许经营领域
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支持重点领域建设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构建多层次常态化交流平台与合作机制
加快区域空中通道、海上通道、陆海联运通道和信息通道建设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拓展远洋渔业、现代农业、旅游业和矿产资源开发对接合作
◎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促进平潭、厦门、福州三个片区彰显特色、差异发展,确保在国家一年期评估时交出合格答卷
把体制机制创新放在首位,进一步对标先进,储备推进一批新的试验项目,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加强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物流、整车进口、海产品交易、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保税展示交易等功能性服务平台建设
◎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加强与世界500强、全球行业性龙头企业对接
积极引导国际产业资本和投资基金参与我省企业并购重组
构建境外投资综合服务体系
深化闽港、闽澳合作,做好华侨、华人工作
◎高起点推进福州新区建设
围绕“三区一门户一基地”的战略定位,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发挥省会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
集成用好四区叠加优势,推进与平潭综合实验区一体化联动发展
切实加强城市工作,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以人为核心,科学规划建设管理城市
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注重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实施宜居环境建设项目5000个;新建改造城区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燃气管网、城市道路、供水管网各1000公里以上;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全省在建地下综合管廊超过50公里;新建公共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
◎优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布局
推进福州、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促进城市功能配套和资源共享
做大做强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推进漳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和宁德等区域中心城市发展
◎持续抓好美丽乡村建设
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守住历史风貌、乡土气息,防止把农村建成城市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保护
实施新一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
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拓宽住房保障渠道,支持农业转移人口购房租房
发挥对台独特优势,拓展闽台合作成果
◎加快平潭开放开发
加快建设新兴产业区、高端服务区、宜居生活区和国际旅游岛,打造台湾同胞“第二生活圈”, 在两岸交流合作和对外开放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推进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围绕建设“一区三中心”,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美丽厦门
全面推进跨岛发展战略,促进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同城化,发挥经济特区龙头带动作用
◎深化产业对接合作
落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探索实行更加开放措施
深入对接百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园区功能
推动设立闽台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
◎扩大双向直接往来
拓展闽台航线和航路,继续推动闽台车辆双向互通,推进台车通过客滚航线入闽常态化行驶
加快向金门供水工程建设
加快对台邮件处理中心建设
◎促进文化社会融合
办好第八届海峡论坛
加强涉台文物保护工程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深化闽台乡镇、同名同宗村、社区村里对接
加强台湾青年创业基地建设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子孙后代永享“清新福建”
构建环保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实施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
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植树造林100万亩
建立水土流失治理长效机制,完成200万亩治理任务。探索建立碳排放权和水权交易制度
◎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
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质监测
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大气污染物综合治理
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治
◎加强资源节约和减排降碳
严格落实环保监管“一岗双责”
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
实施200项重点节能工程
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
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和城镇地下空间
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注重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精准脱贫,全年实现脱贫20万人,安排“造福工程”搬迁任务25万人
◎织牢就业和社会保障安全网
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养老、医疗保险从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
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一体化和设区市统筹
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办好投资267亿元的22件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以增加总量、均衡发展为重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继续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幼儿学位3万个
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做好高考全国卷对接工作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
加强高水平院校、一流学科和服务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为重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医疗保障、药品流通体制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加强儿科、产科、精神卫生等专科和医院建设
鼓励社会力量办医
全面实施两孩政策
◎繁荣发展八闽文化
因地制宜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保护发展闽南文化、闽都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红土地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
办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加强网络文化等建设管理,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平安福建”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和司法救助体系
抓好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