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艺术家,这两类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群,在龙海市曾经完美合体。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20多年时间里,一批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农民用沾满泥土的双手,创作大量立意新颖、着色大胆、乡土气息浓厚的画作,并在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农民画竞赛、展览中斩获大奖。然而,近年来,由于人才断层等种种原因,龙海农民画风光不再。去年开始,龙海市文化部门出台举措,力求把农民画再次打造成龙海的烫金名片——
田间丹青梦,期盼复兴
农民画创作
东南网1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帅 通讯员 郑智敏 高建国 文/图)冬日的闽南,暖意洋洋。元旦假期刚过,龙海市文化馆馆长何巧忠再次来到骑龙山脚下的农民画馆,查看工程进度。
这里原本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栋旧厂房,融合前苏联与闽南建筑的特色,总面积700多平方米。去年开始,龙海市文化部门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厂房进行了重新设计装修,把它打造成了龙海的农民画馆,并将整个旧厂区改造成一个绿地文化公园。
“整个画馆的装修工作已经全部完工,不久我们会在这里举办一个大型的农民画展览。”何巧忠激动地说,因为距离上一次龙海举办大型画展,已经过去了将近10年的时间。
曾经有外国友人专程到龙海购画。
出身乡土 风格独特
龙海农民画,也叫龙海现代民间绘画。龙海人更习惯前者的称呼,因为最初这些画作的作者,都是一群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土到掉渣”的农民。
龙海农民画的渊源,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一开始,农民画作者群以农村民间画匠为主,他们为新楼房画屋檐门楣,给新家具上漆绘彩,在祠堂庙宇画神话故事,完全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创作过程。后来,在当地文化部门的组织和当时下乡参加土改工作的报社美术编辑的辅导下,一批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诞生了。这些农民画家活跃在田间地头、水利工地,利用劳动之余编写黑板报,创作宣传画。绘画,成了农民画家的一种形象化的情感表达方式。最高峰的时候,活跃在龙海的农民画艺术家有100多人。
何巧忠说,龙海农民画以闽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为背景,多表现不同时期的山乡风貌和生活情趣。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龙海农民画在传统美术的基础上,又借鉴西洋美术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的20多年,全市共有40多位作者的作品参加过省级以上的展览。近10人被吸收为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有200多幅作品入选省级和全国展览,30多幅作品在国家级展览中获奖,并送往菲律宾等国展出,有不少作品在大型画册刊登,被外国驻华使节购买收藏。”谈起龙海农民画曾经的辉煌,何巧忠如数家珍。
农民画《捕鱼》
人才断层 走向没落
现年60岁的方海忠,是目前龙海少数依然从事农民画创作的画家之一。“我从小就爱画画,都是自己琢磨,从没受过专业训练。”
靠着这门手艺,当初在生产队时,方海忠可以少参加劳动。“那个时候的画作都是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主。”至今,方海忠依然记得自己第一幅获奖作品的名字——《劳动是财富之父》,非常具有时代特色。早期,方海忠创作了大量宣传土地改革和改革开放的作品。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开始重视群众的文化生活,龙海的农民画也开始走向巅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老方记忆犹新。他说,当时全市的农民画家有100多位,文化部门也经常组织大家聚到一起交流学习,还不定期地组织采风活动。
“大家都是‘土到掉渣’的农民,又是左邻右舍,话里话外都是家长里短,田间地头,很是热闹。”老方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老一辈农民画家的离世,龙海的农民画艺术出现了人才断层。“像我这个年龄,还算农民画家队伍里的年轻人。方海忠说,现在龙海从事农民画创作的人仅有十几位了。“因为人数少,以前经常组织的大型展览、交流活动这几年已经没有了。”
采访途中,老方接了一个电话,隔壁村要建宗祠,请他去画壁画。如今,老方依靠作画,一年也能有七八万元的收入。“闲暇之余还是会创作,这个不来钱,只是自己的一种喜好。”
农民画《踏水车》
农民画《村姑娘》
积极引导 擦亮名片
“农民画曾经是龙海最闪亮的文化名片,如果因为人才断层就走向没落,实在太可惜了。”龙海市文体新局局长林灯南告诉记者,早在1989年,龙海市就被文化部群文司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8年,龙海市再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绘画)之乡”。
在龙海,农民画不仅有这样的国字号招牌,还有一位“古董级”的农民画画家——吴样。如今已经百岁高龄的他,依然在进行农民画创作,并在晚年创作出新的农民画的技法,还曾被《光明日报》报道。
“我们了解到,还是有不少年轻人喜欢农民画这门艺术的。”林灯南说,现在要重新擦亮农民画这张名片,要做的工作很多,修建龙海农民画馆和主题公园就是第一个重要举措。“目前画展的前期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届时50多幅农民画作品将在这里展出。”
为充分利用好农民画馆,龙海市文化部门已形成方案,将定期在这里为农民画爱好者举办免费培训,同时组织全国性的农民画学术交流研讨会,扩大影响。
“要让龙海农民画持续闪亮,最终还得靠市场。”林灯南说,龙海农民画有着深厚的底蕴,实现复兴不是梦。下一步,文化部门的工作重点将是推动农民画的产业化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