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贤伟 龙友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省两会上的热词。
热词掀起热议。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认为,对福建来说,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全力打好产业转型升级这场攻坚战,紧紧围绕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优化存量,提升增量,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补短板,调优产业结构
发力供给侧,瞄准短板是关键。
福建的短板是什么?产业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
代表委员们认为,制造业要升级,必须牢牢盯住需求端,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唯此,主导产业才能够提升层次、壮大规模、形成优势。
“当前,市场对个性化机械装备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产业转型的关键,就要打造能够满足特殊订单需求的研发、生产能力。”省人大代表、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战略产品研究所所长张秀兰说,厦工联合中航工业推出的智能挖掘机、装载机,已经在抢险救援领域大显身手,双方还合资设立机器人公司,推动机械装备产品实现机器人化。
省人大代表、泉州泉港区区长吴礼源告诉记者,作为全省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泉港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优选有市场生命力的产业链条,推动石化产业向“高精特专”方向发展。
对企业而言,市场定位亦必须更加精准。“以前是企业生产什么,消费者购买什么。”省政协委员、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聪颖说,“去年,九牧王在500多家门店推行‘C2B’模式,真正实现了消费者需要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产品周转速度更快,库存率更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完成技改投资4800亿元,抓好500项重点技改项目。“技改是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最快捷、最高效的路径。”省人大代表、泉州市经信委主任黄国富说,泉州将在市县两级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叠加,加快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
“从全省层面来说,希望设立省级专项资金,加大对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智能装备的研发水平,吸引更多高精尖人才。”黄国富建议。
增优势,培育新增长点
代表委员们认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福建亟须培育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发展新优势,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省人大代表、中科中涵激光设备(福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陈忠告诉记者,公司研发的超快激光高精密数控机床,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已被省经信委认定为2015年省内首台智能制造装备。“若能够将省内的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厦门钨业等院所、企业联合起来,加强产业链协同,福建的激光产业规模是相当可观的。”
“经济新常态下,以往的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结构性矛盾,出现竞争力不强、市场效益不佳等问题。但是新兴产业增速快、前景好、潜力足。”省政协委员、福建东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蔡梅生说,开发区内的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抓住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机遇,去年动力电池实现销售收入约50亿元,已是全球排名前三的锂电池供应商和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锂电池供应商。
供给侧改革在这些新产业上发力,产业龙头、产业链群的构建就顺理成章了。
二产和三产相融合,催生出新的商业形态。省人大代表、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善昌举例说,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探索“环卫装备制造+环卫产业服务”协同发展战略,承接城市环卫一体化PPP项目,使自身实现了从装备制造商向环卫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拓展。“站在供给侧的角度,未来对类似这种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的新业态、新模式,应该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需要变革的,不仅是企业对外的商业模式,还要有对内的管理模式。管理更高效,才能够让供给更好适应需求。”省人大代表、福建恒安集团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许水深说,恒安在企业内部构建起数据化、信息化、科学化的管理平台,并以大数据为基础,对企业管理进行了扁平化的重构,让每位员工都可以担当企业的主人,只要对企业流程、工艺改进有决定性改变,就能够与企业共享溢出价值。
降成本,提高供给效率
去年,我省精准出台了促进工业创新转型稳定增长十条、鼓励先进制造业企业增产增效等政策举措。省经信委统计的数据显示,去年惠企政策资金直接惠及企业1480家,拉动全省工业增长近2个百分点。
去年12月,省政府又同时印发促进全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进一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的有关政策以及新一轮企业技改专项行动计划。对此,代表委员们纷纷点赞,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省人大代表、福建海天轻纺有限公司工程师王国珍认为,传统产业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投资回报期可能较长,建议设立政策性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以更加市场化的手段,扶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针对兼并重组,黄国富代表建议,要鼓励发展并购贷款,并进一步放宽适用条件;发展产业并购基金及其二级市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担当推进器和整合平台;探索建立并购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激发银行开展并购贷款的积极性。
代表委员们认为,降低企业成本,除了落实政策性的减负,扩大受益面外,更重要的,还是要设法让企业的“钱流”活起来。
“从某种程度上说,去库存就是最直接降成本。”省人大代表、漳州万晖洁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智勇说,“希望政府出台、落实更多更有效的政策,支持企业去库存,从而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陈忠代表则建议,要推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让更多的企业能够真正进入资本市场去融资,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支持有市场、有前景的企业渡过难关,重焕生机,提高市场竞争力。”林聪颖委员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