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宏雄 陈文波)
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
省政府工作报告为“十三五”福建绿色发展勾勒出新图景: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单位GDP能耗保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好的美丽福建……
从建设生态省到建设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持续引领绿色发展,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路,福建责无旁贷。
在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绿色发展自然成为热词之一。
“必须把绿色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陈清渊代表说,企业应走在前面,特别是在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王光文代表说,企业的发展规划,要前瞻考虑环境生态保护的前期布局。
王文礼代表说,保护生态需要投入,但从长远来看能获得可持续的回报。企业应立足于长远发展,切实加大环保投入。
区域既面临加快发展的重任,又肩负保护生态的使命,怎么办?我省的“绿宝盆”南平,一直在实践、探索如何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林宝金代表说,南平从原来的22个产业当中,筛选了8个产业重点加以扶持,同时对不发展的或限制的产业给予明确,提出矿产资源不开发、重化工业不发展、小木材加工企业要退出。南平还提出要打“武夷品牌”,大力发展武夷食品、武夷旅游,重点发展食品加工、旅游养生、生物医药、竹产品加工和现代设施农业。
许多代表表示,面对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朱琪代表建议,加快推进我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要制定出符合我省实际的治理模式,同时规范准入机制,健全双向监管制度。
卢玉胜代表建议,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制度,每年安排固定补偿资金,专项用于森林生态保护建设,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要进一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确保林农利益不受损害。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省饮用水源地周边及其上游地区存在不合理开发,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水源地周边区域生态功能衰退。彭绍云代表建议,把饮用水源地的林地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建设水源涵养、护坡护岸林等生态公益林,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加大封山育林力度,涵养水源,提高森林的净化功能,提高水流中泥沙的沉积率,促进地表水的渗透,保护水源地水质,保障饮水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以绿色发展引领经济新常态,将绿色优势更多、更快地转化为发展优势,需要上下共同努力。省人大代表纷纷提交议案,建议要尽快制定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条例、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条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环境教育条例、海岸带管理与保护条例……
|